第三卷第二十七章 功成名就(大結局)(2 / 3)

“如果她當了皇帝,以她的個性,隻怕朝政更加荒亂不堪!而你和你的父皇都會有性命之憂!到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這豈不是你的罪孽?況且,你曾經答應了太後,要為她老人家完成心願的!”

隆基想了想,才問道:“嗯,那姑姑要我怎麼做?”

“你母親早逝,又離開你父皇多年,當務之急,便是修好你與你父皇的父子關係。隻要讓你父親愛你勝過愛他的妹妹,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即使將來兵戎相見,他自然也會站在你的一邊!”

“嗯,姑姑說得有理,隆基明白了!”

“然後你要爭取早日監國,取得軍隊的控製權,尤其是皇宮的羽林軍和飛騎營。鎮國公主那邊有薛崇簡和崔堤,你這邊也得好好準備準備!”

“嗯,隆基知道該怎麼做了,謝謝姑姑!”

“嗬嗬!不謝!”

“隆基告退!”

“嗯,去吧!”安朵揮揮手,忽然感覺從沒有過的疲倦。

這時明賢從外邊進來,見她這副神情,忍不住關心地問:“怎麼了?朵兒,身體不舒服麼?要不要請太醫?”

“沒事!賢,隻是想你!”安朵抬起頭,溫柔地看著他,說道。

於是明賢乖乖地坐了下來,讓她斜倚在自己的身上。

“還得有一場暴風雨!”安朵喃喃地囈語道。

“呃?怎麼說?”明賢有些不解地問。

“隆基和太平,勢必會有更加慘烈的一戰!”

“孰勝孰負?”明賢已經習慣了她的未卜先知之能。

“勝的是隆基!”

“那太平呢?”明賢心裏一痛,問道。

“自古成則為王,敗者為寇。皇位之爭,失敗的下場隻有死!”安朵說得很平淡。

“那麼平兒會死麼?”明賢對這個妹妹,仍是關心得很。

“你希望她死麼?”安朵反問道。

“她是我妹妹,我當然希望她能夠平安!”

“那好,盡人事,聽天命吧!”

這的確是一場災難1

公元712年六月,離韋後之後剛好兩年。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了一些謠言說:“根據星象,皇帝有災,皇太子應當即位。”顯然,製造這個謠言的人,為的就是挑撥皇帝李旦和太子李隆基之間的父子關係,但她對李旦的性格卻是估計錯了。

因為李旦皇帝針對這一謠言,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七月,他忽然頒布詔書,把帝位傳給皇太子,自己做太上皇。

隆基怎麼也沒想到,父皇會是如此的慷慨和大氣,他不禁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他一邊流淚,一邊拒絕,但李旦心意已決,拉住他的手,心平氣和地說道:“我是因為你的功勞才能夠第二次即位,現在既然星象顯未帝位有災,想必老天爺早有安排,隻有聖德大功之人,才可以轉禍為福,那麼我們就順從天意吧!”

隆基聽得含淚點頭,趕緊跪下說道:“放心吧,父皇,隆基一定不負所望,做一位賢明有為的君主!”

於是,李隆基繼位新君,是為唐玄宗。隻是,這次看似和平的皇位更替之下卻潛藏著更大的隱患。

這一次,太平已經忍無可忍,惱羞成怒了。

她決定發動政變。

公元713年的七月初三,尚書左仆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崔湜,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應太平公主之召,來公主府上密謀,議定第二天,即七月四日,由羽林軍作亂,發動政變,推翻唐玄宗,擁立太平公主登基當皇帝。

但是,有安朵這樣一位幕後謀臣在,早就製定了詳細且周密的應對方案,太平的如意算盤又豈會不落空。隻是孝順如隆基,顧及姑侄的情分,隻要太平不搶先動手,他絕不會對她痛下殺手。

可是他失望了,太平終於搶先采取了行動。

由於事先在羽林軍裏埋伏了棋子,所以隆基對他們的計劃了若指掌,七月三日深夜,玄宗頒布密旨,命歧王李範,薛王李業,安王李銳、兵部尚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取馬廄中閑散馬匹以及家丁二百多人,率太仆寺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精英十數人,悄然出了武德門,又重入度化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皇宮北門門洞內,殺死了常元楷和李慈,又活捉了蕭至忠,岑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