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卻道:“不會這麼巧吧,關於寶蓮宗是否有薩巫教邪修一事,我們也僅憑蕭施主的猜測而已,他們之間有些恩怨,故意這麼說也不一定。”
慧悟道:“師弟說的也對,在沒有查明真相之前一切都是可能的,就怕別人利用我們去幫他對付自己的敵人。”
慧心道:“所以對這種事情還是慎重為妙,在華洲,各教派之間明爭暗鬥,我佛門弟子本不宜介入他們之間的利益糾紛。”
仁懷大師道:“我觀蕭施主並不像奸邪之人,他與寶蓮宗雖有過節,卻不願傷其教眾性命。”
慧心道:“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師父,難道您忘了我們為何會離開宗門從華洲界域漂洋過海來到這邊,還不是想遠離那片是非之地嗎?”
慧悟聽他這麼一說,似乎想起了什麼,不由輕歎一聲,說道:“是啊!世道不古,人心難測,我們跟隨師父在西域萊州也有五年了吧,雖然這邊比較清苦,但是這五年卻讓我感到特別輕鬆。”
仁懷大師卻微微一笑,說道:“世人都想尋得一片淨土,可這世間哪有淨土,這邊人文發展落後,部族與部族之間並沒有那麼多因為利益產生的各種矛盾而相互廝殺,這才給你們一種樸實,真誠的感覺。但是我要告訴你們,條件落後地方的人並不意味著人格高尚,一切都隻是機會而已。當他們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人性的弊端就會暴露無遺。”
慧悟問道:“師父,那您是怎麼肯定蕭施主是可信之人呢?”
仁懷大師道:“這些時日我與他相處,暗中探查過他的修為,發現其年紀輕輕卻神識飽滿,少說也有聚神境八階以上的修為,若他有意隱藏修為的話甚至可能快要突破到元神境。”
慧心聽罷心中激起一陣波瀾,不可置信道:“聚神境八階,甚至以上?這怎麼可能,我們師兄弟之中最強的大師兄也才聚神境三階,而我也是剛剛才突破到聚神境。”
慧悟道:“師弟不必如此驚訝,修行路上多天驕,年輕的元神境修士並不少見。”
話雖如此,但慧悟心裏也難免有些動容,按照仁懷大師所說,蕭逸封的年齡要比他小上幾歲,突破到聚神境界後,往後每突破一個小境界修行就愈發艱難,從聚神境到元神境,有的人可能會花上一二十載的時間。要是在一些小宗派,元神境修士已經是掌門或者是教主級別了。
仁懷大師見二人麵露驚異之色,便安慰道:“你們也不必太過在意,華洲大地有很多隱士門派,平時並不顯山露水,但真正的底蘊卻強得可怕,佛門子弟最忌著相住相,有好勝之心。你們要堅守自己的本心,終有一天也會證得無上道果。”
二人出家修行多年,深得佛法真諦,自然明白仁懷大師的心意,念了句佛號,齊聲道:“阿彌陀佛,謹遵師父教誨。”
慧悟問道:“師父,那現在您有什麼打算,慧可師妹可能還在路上,外出化緣時,她與慧能師弟前往的是阿杜耶部落東邊的馬賽族部落,那邊多是山路地形,山高林密,要不要我們去接應她一下?”
仁懷大師道:“這樣也好,你和慧心一起去吧!我在這裏等蕭施主回來,等你們都到齊後先理清商會船員被襲一事,再看看他今天有沒有查到那些可疑人員再從長計議。”說著又從懷中取出一枚靈符,囑托道:“切記,如果真的遇到寶蓮宗的人或者可疑邪修人員,都不可擅自行動,如情況不利於你們這邊,便捏碎它。”
二人領命而去,出了城寨一路向東,為了盡快找到慧可與慧能,不惜催動靈力趕路,但是茫茫大荒如果不知道一個人的具體位置還是很難搜索到的,慧悟和慧心沿途停停走走,也不確定到底何時才能與他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