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願未。答言已發若依此經。和上問七遮故。下經言。若欲受戒時。法師問言。現身不作七逆罪邪。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母殺和上。殺阿闍梨。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若具七遮。即身不得戒。餘一切得受戒。而瑜伽說。不說七遮者。作懺悔亦得戒故。非如聲聞犯邊罪已。更不得受。各據義故不相違。謂。此經中據不懺悔者說作七逆現身不得戒。論中據懺悔亦有受戒義故略不說。第四正作羯磨者。如瑜伽說。自此已後應作如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次第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受諸菩薩一切淨戒。所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若能受。能授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能授菩薩作如是問。乃至第三授淨戒已。能受菩薩作如是答。乃至第三請證。如瑜伽雲。受淨戒已。能受菩薩不起於坐。能授菩薩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如是白。某名菩薩。今已於我某菩薩所。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某菩薩已某作證。唯願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第一真聖。於現不現一切時處。一切有情皆現學者。於此某名受菩薩戒亦為作證。第二第三亦如是。受戒羯磨畢竟。從此無間。普於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現住諸佛已入大地諸菩薩前。法爾相現。由此表示。如是菩薩已受菩薩所受淨戒。爾時十方諸佛菩薩。於是法爾之相生起憶念。由憶念故。正智見轉。由正智見。如實覺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薩。某菩薩所。正受菩薩所受淨戒。一切於此受戒菩薩如子如弟。生親善意。眷念憐湣。由佛菩薩眷念憐湣。令是菩薩希求善法倍複增長。無有退減。當知是名菩薩戒。啟白請證如是。已作受菩薩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薩俱起供養。普於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頂禮雙足。恭敬而退。如是菩薩所受律儀戒。於餘一切所受律儀戒。最勝無上無量無邊大功德藏之所隨逐。第一最上。廣說乃至。一切別解脫律儀。於此菩薩律儀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計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喻分不及一。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攝受一切大功德故

第二明自誓受戒者。如瑜伽說第四十雲。又諸菩薩。欲受菩薩淨戒律儀。若不會遇具足功德補特伽羅。爾時應對如來像前。自受菩薩淨戒律儀。應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啟十方一切如來已入大地諸菩薩眾。我今欲於十方世界佛菩薩所。誓受一切菩薩學處。誓受一切菩薩淨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說已應起。所餘一切。如前應知。然自受者。必先懺悔。要須得見好相。以此為限。若不得好相。不得戒故。此經下雲佛滅度後。欲以好心受菩薩戒時。於佛形像前。自誓受戒。當七日佛前懺悔得見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時。應一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雖佛菩薩形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現先受菩薩戒法師前受戒時。不須見好相。是法師師相授故。不須好相。若千裏內無能受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受得戒而要見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