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番外三 日影飛去 (1)(1 / 3)

對言采感興趣,純屬偶然。

那段時間導師在編一本有關過去三十年間國產電影的書,而我正在做的論文也正好和那一段時間的大眾文化有關,為了給導師和自己找資料,整日在音像素材的海洋中翻滾。

某一天離開圖書館之前,鬼使神差一般隨手借出一份距今大約五十年的紀錄片,這片子本身和我的論文沒有關係,當時拿起來也隻是單純好奇圖書館裏居然還保留著年代如此久遠的紀錄片。回到住處後,本來打算借著吃晚飯的半個小時把它看了,誰知道卻被其中的一張一閃而過的麵孔迷住了。稍後字幕出現,當看見“言采”二字,我一瞬間驚訝得無以複加。

我不敢相信這張臉的確是言采的,按下暫停鍵,倒回去,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這片子裏他出現的鏡頭很少,到了最後索性定格,總算在那張臉上找出日後的痕跡,立刻也就覺得這的確是同一個人了。隻是看著當年的他,再想想我更熟悉的言采的模樣,驚訝尚未揮去,感慨已然襲來:再怎麼沿著理想的軌跡老去,歲月還是無情。

在我有記憶以來,言采就沒有年輕過。當然就他的年紀,已經不可能是我這一輩人會去關注的演員。對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高中時候看他在金像獎上做頒獎嘉賓,人是老了,但一雙眼睛還是光彩逼人,饒是當年一門心思全撲在他身邊領獎的那個人身上,旁人於我幾若無物,還是有那麼一兩秒鍾,心裏閃過“真是個迷人的老頭”這麼個念頭。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種讚美已經是極限了,絕對不會心血來潮的找部片子來看看,就連娛樂版上偶爾之偶爾看到名字,也是無甚興趣地快速掠過。不過事隔多年,不知道是不是能稍微沉得下點心來,還是說整個審美趣味有了翻轉,在那一夜的驚鴻一瞥之後,尋找資料的時候,我開始有意無意地留心一下是否有和言采相關的內容。而隨著工作的進展,一些有趣的細節慢慢展現,對於一個在演藝界沉浮了一輩子的人來說,他的一生也的確如同一出高潮迭起的劇目:二十多歲嶄露頭角,三十四十歲間大紅大紫,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他甚至沒有演過一部電視劇;然後就是在大銀幕上仿佛憑空消失一樣的十年,當然這種“消失”隻是相對的,他轉而活躍在戲劇界,不時客串獨立電影製片人,一直到五十幾歲再一次拿到金像獎的提名,這才又開始以一年一部的頻率接演電影,但直到二十年後去世,言采工作的重心卻再也沒有回到大屏幕上去了。

無怪這近三十年之中,論及電影,關於言采的消息不多,但略一涉及戲劇舞台,資料就可稱得上豐富多彩了。

此人的一生和演藝界中人所走的一般道路大相徑庭,我既然在查他的種種,對此也不免好奇。好在隔壁係裏對這種陳年人物的老八卦了如指掌的前輩總是有那麼幾個,後來一次學院的餐會上,隨口一提,說在給老板準備資料的時候忽然對言采這個人有了興趣,尤其覺得他走的路頗不尋常,果然引來在座某幾人會心一笑,其中一個率先開了口:“言采這個人,有的是比電影還精彩的故事。隻是人走了,茶水也涼了,不要說年輕人,就連再老一輩的人,可能都忘記了。”

適當的八卦讓遙不可及的人變得人性可親,所以普羅大眾才會對公眾人物的八卦抱著始終不滅的興趣,我亦無法免俗。越是這樣欲說還休,我越是好奇,追問:“不要話說一半。你們感興趣的,大半是風雅的八卦,我雖然是演藝界舊事的門外漢,但也得準我偶爾附庸風雅一次。說來聽聽。”

“你有沒有發覺言采的事業被分成了兩截?”

“我就是發現了才好奇。這個關子賣得太長了……”我忍不住皺眉抱怨。

不料這個關子還被賣定了:“八卦這個東西,還是自己找來的有趣,你就在替你老板打工的閑暇翻找一下,言采的八卦,雖然老,還是好找的,學校的圖書館不夠用了,那,去國圖翻老報紙,保證妙趣橫生,物有所值。”

說完還不知道是不是好心地提醒一句:“對了,今年年初才出的那本言采的傳記不要看,一來會降低尋寶的樂趣,二來傳記作者的立場太昭然,有些章節讓人看了不太喜歡。白璐,找老新聞的樂趣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幾何倍數遞增的,不要心急,到時候我們可以交流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