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賽倉教授與合作民族師專

華爾丹

賽倉,羅桑華丹教授是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資深藏學專家,其學術與科研成果已彙編為8部《賽倉文集》正式出版,他在學術上的巨大成就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弘揚與藏學研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98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具有特殊貢獻專家獎”。賽倉教授擅長文學修辭及藏文詩歌創作,所著《詩學修辭明鑒》一書先後獲“甘肅省政府優秀圖書獎”和省教育廳“優秀教材獎”,並被列為全國多所大學的藏語文學教材使用,書中200餘首膾炙人口的修辭詩例深為在校大學生、寺院僧侶及廣大文學愛好者推崇和喜愛,賽倉教授也因此贏得了“詩人活佛”的美譽。

賽倉教授從1984年起參加合作民族師專的籌建工作,並曆任藏語係主任、藏學研究所所長、藏語言文學專業教授、副校長等職,他長期致力於少語類學科專業的建設、青年教師的培養及科研工作,為合作民族師專這所高原學府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06年秋,學校向賽倉教授送去了“藏學大師”的匾牌,張俊宗校長高度讚揚這位大師級學者的業績,他說“大學應以大師為榮、依大師而立,您是合作民族師專的一麵旗幟”。

賽倉教授以其對民族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享譽整個西部民族教育戰線,他經常說:“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以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民族教育”。他深深為包括自己在內的無數教育工作者通過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換來的巨大成就感到欣慰。他說:“以雙語教育為特色的民族教育事業經過兩代人的辛勤努力,終於形成了從小學至大學間較為完整的教育教學體係,確實不容易”。他還說:“我們有義務維護這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環境、有義務促進民族教育與文化的持續發展”。

賽倉教授不僅是一名專家、學者,還是享譽甘、青、川廣大藏區的佛教界領袖,他在城鄉各地都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他熱愛民族教育工作、更熱愛自己親自參與創建的合作民族師專,隻要有機會,他就住進學校簡陋的職工宿舍內,還不時應係部及科研部門的安排,舉行學術講座。每當此時,師生們都能看到他漫步校園林蔭道間那無比愜意而親切的身影。每當出現學校及社會不穩定現象時,他就教育人們珍惜民族地區不斷改善的生活條件及民族文化與教育事業良好的發展環境,要求尊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勞動成果,不斷推進民族教育與文化的持續發展。他的每一席話都能對維護學校及周圍社會環境的穩定發揮出常人無法替代的作用。

賽倉教授是位博學多才的專家、學者,他所取得的學術成就為處於社會各個階層和不同行業的人們所敬仰。2008年春,應合作師專藏語係及眾多文化界人士請求,設立了“賽倉文學獎”,並以“德爾隆文化網”作為廣大文學愛好者展示成果、交流學習的平台,鼓勵在校大學生及其他文學愛好者互相學習、不斷提高創作水平。

賽倉教授是一位心懷慈悲、大愛無邊的學者,他經常拿出自己的收入幫助貧困學生,有時甚至支付全額工資。隨著合作民族師專因“升本”需要不斷擴大辦學規模,貧困生人數也越來越多,他深感依靠個人的力量難以為繼,於是從2002年開始籌集助學基金,他充分發揮自己在社會上的巨大影響力,先後在合作民族師專設立了“香港一賽倉助學金”、“奇正一賽倉助學金”、“大明一賽倉女子助學金”、“百力、正茂一賽倉助學金”等係列助學、獎學項目,每年資助貧困學生900餘人,年資助金額超過20萬元人民幣。在助學過程中,他堅持不分民族、不分地區的原則,使大批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貧困生受到資助,很多學生主要依靠他的幫助完成了學業。來自雲南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學生木盛源說:“我是一個來自外省的貧困學生,也不是藏族,卻得到賽倉教授的長期資助,減輕了家裏的負擔,保證了我順利完成學業,現在即將畢業離校了,我深深感謝賽倉教授,祝願賽倉教授健康、長壽”。相信這位貧困生的心語代表了近3000名受助學子的切身感受。陽光雨露、桃李芬芳,如今,接受賽倉教授資助的畢業生已遍及甘、青、川、滇、藏等各省區,成為西部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和社會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她)們時刻牢記賽倉教授給予的愛心與恩澤,在各自崗位上拚搏創業,為母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