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大山高聳入雲,霧氣繚繞,給人一種迷蒙虛幻的感覺。雲霧之上,陽光普照,鳥語花香,靈禽異獸,各自行繞,忽有一聲鶴鳴,聲震九霄,如仙樂降臨,好一處人間聖境。
東華派地處神州東部,乃是一家仙道門派,存在十分古老,據傳當年乃是東華道人所創,流傳到今,不知有多少年了,雖然已經不複當年的盛況,但是如今依然躋身九大仙道門派,除了不能和三聖地比肩外,和其餘各派都相差無幾。
東華群山,天都峰,這裏便是東華派道場所在,此處麵積寬廣,樓閣聳立,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在樓閣深處的一個大殿之中,幾位老者正盤膝而坐,目光看向之處乃是一個孩童,七八歲光景,瘦骨嶙峋,皮膚泛白,精神不佳,一看就是久病不愈的凡人一流,一點仙家靈氣都沒有。
孩子身旁站著一個中年,四十歲模樣,方臉挺鼻,闊眉大耳,看起來十分剛毅,他站在一旁小心的看著小孩,顯現出一種長輩的關愛。
“若愚,既然這孩童乃是吳銘之子,那你就好生照料,他從小身中魔蠱,靈台已死,體質孱弱,好在我們已經為他驅除體內魔氣,雖然他已不再適合修煉,但是以後學得一身益氣養生之術,回到世俗之中相信也能成為人上之人。”一個白須老者對著小孩旁邊站著的那個中年說道。
小孩叫吳缺,乃是世俗之中大周王朝南陽郡的吳家家主之子,隻是小孩從小就得了一種怪病,體不能動,口不能言,身體不斷衰竭,若不是他父親吳銘每日用神力給他舒活脛骨,加上母親林月嬋的悉心照料,他能不能活到今天還不可知。
剛才老者所說,他是中了魔蠱,大概是魔道的一種法術,隻是如今的吳缺並不是真正的吳缺,他是在吳缺三歲的時候來到吳缺的身體裏邊,大概真正的吳缺就是在那時候離去。隻是雖然寄生到了一個體不能動、口不能言的人身上,但好歹還有命,加上他本身會一種洗經伐髓的功法,所以到這個孩童身體之後,他便不斷用那洗經伐髓的功法洗滌體內所謂的魔蠱,隻是因為小孩身體太過孱弱,雖然有父親吳銘每日不停的神力輸入,加上自身不斷修煉,但也隻能勉強和那魔蠱抗衡,堪堪活到了今日。
三日之前,一群不速之客來到南陽吳家,血洗了整個家族,吳銘雖然奮力抵抗,但畢竟力量有限,最後沒有歸來,留下屋內不能動不能言的吳缺。
一個全身像被黑暗包裹住的人來到吳缺的房間,那人似乎是黑暗的代言人,隻有一雙眼睛看的清楚,他發現了吳缺,但是卻沒有對吳缺下手,那眼神裏似乎透著邪惡、不屑、漠視,因為他知道,在沒有了吳銘神力維持的情況下,吳缺根本不需要他動手。
可是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就在那人走後不久,東華派似乎收到了信息,趕到南陽吳家救援,可是已經太遲了,全家一百零八口人,除了吳缺的父母的屍體沒找到,其餘全都沒有了生氣,不過他們也發現了仍舊不死不活的吳缺。
他們也判斷出吳缺乃是吳銘的後人,將他帶了回來,在剛才那中年的強烈請求之下,門派的幾位長老才運用大法力將吳缺體內魔蠱驅除,仙道無情,本來他們想要讓中年送吳缺下山自生自滅,說吳缺雖然魔蠱已除,但是身體已經不再適合修煉,隻能做一個普通人,就算勉強修煉,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況且修行之路苦不堪言,根本不適合吳缺。但中年卻毅然決然的將吳缺收到自己麾下,打算親自指導吳缺修行,哪怕最終成就不高。
吳缺從心底感激中年,這位叫做張若愚的中年說過,別把他當外人,他小時候和吳銘是穿同一條褲子的,像是親兄弟一般,隻需要叫他張叔叔便是。
吳缺不矯情,也就叫一聲張叔叔。他心底裏也是不願離開這裏,因為雖然他並不是真的吳缺,但是吳銘和林月嬋的無微不至,讓上一世沒有父母的他深切的體會到了父母之愛,血濃於水,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真的吳缺,從心底裏早已將吳銘和林月嬋當成了親生父母。
如今他隻想修煉有成,如果父母還活著,那麼他便要找尋到父母,如果確定父母已經死去,那麼他更要尋找到凶手,為父母報仇雪恨。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強大實力的基礎之上。
前世站在世界巔峰的他,有著與常人不同的思想和做人方式,對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樣,雖然門派幾位長老斷定自己不適合修行,但是他卻堅信,隻要努力,沒有做不成的事情,而且他還有從前世帶來的武道和洗經伐髓的功法,這就是他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