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二十七、工作在北京(1)(1 / 3)

1949年7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在軍事委員會下設公安部,並任命羅瑞卿為部長。羅瑞卿部長親自起草,經軍委同意,公安部設六個局一個廳:分別為政治保衛局、經濟保衛局、邊防保衛局、武裝保衛局、治安保衛局、人事局及辦公廳,調65軍副政委蔡順禮任武裝保衛局局長。開國大典前,我隨部隊進入北京,在公安部武裝保衛局工作。

進城後,敵我鬥爭仍很尖銳。由於北京曾被日本鬼子占領,又經曆了國民黨的統治,國民黨撤退時有不少特務潛伏下來。由於當時戰爭尚未結束,社會不穩定,他們也趁機破壞搗亂。那時,公安部辦公廳每天都發簡報,通報北京的治安問題。記得多數敵情發生在北京西南宣武門外地區,那裏居住的人群較為複雜,便於特務隱藏及搞破壞後逃逸。

1950年,全國範圍的內戰基本結束,軍隊縮編。大批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參加新中國的建設。隨著社會主義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幹部隊伍中也出現了一些貪汙腐化的問題。這時,中央決定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運動,稱為“三反運動”。

也有搞過頭的地方,在有些單位,不是打擊敵人,而是對自己人開火了。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幹部文化程度稍微高一點兒,被分配到某文化部門當辦公室主任,在那些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他很不受歡迎。“三反運動”中,他生了個兒子,他愛人說:“你給孩子起個名字吧。”他說:“現在搞三反運動,熱火朝天的,就叫‘三反’吧。”單位知道這事後,認為他給兒子起名“三反”就是反對三反,反對三反就是反革命,後兒子隻好改名為“冬青”。但還是有人上報給了領導,他被定為反革命,開除黨籍,撤職查辦。後來可能覺得處分過分了,又分配這位老幹部到××博物院當行政處長。可處長不是黨員怎麼工作?於是黨支部研究工作時,開支部擴大會,吸收他參加。那時,人們“階級鬥爭”的弦繃得特別緊。他愛人說:“這刀不快了,切餃子餡切不動,你給磨磨吧。”單位又向領導報告說,他磨刀要殺人了。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成立。羅榮桓任主任,傅鍾、肖華任副主任。公安部武裝保衛局(五局)兼總政治部保衛部主管全軍保衛工作,由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兼任部長,蔡順禮任副部長,由公安部和總政治部雙重領導,歸中央公安部建製。1952年,公安部武裝保衛局(五局)劃歸總政治部保衛部建製。後楊奇清調中南局任公安廳長,蔡順禮升任部長。

當時,武裝保衛局直接管轄的部隊隻有糾察總隊和治安軍。我曾去過糾察總隊。每次下部隊工作,都使我很為難,因為部隊營房沒有女廁所,非常不方便。因此,我總想到地方工作。

1953年,中央軍委決定:除了專業技術幹部和醫務人員外,其他黨政女幹部一律轉業到地方工作。於是,我趕緊聯係單位。

建工部當時周榮鑫是部長,我不能去,怕人家說走後門,給人家添麻煩。我於是選擇了二機部。我報到後,第二機械工業部就讓我到第四局幹部處領導幹部科任副科長,主管科長、車間主任、處長,代管部裏管局級幹部的生活。

機關的事情複雜,我不習慣。更糟糕的是,機關的業餘學習沒人重視。我在這工作了五年,年年開學,年年初中。剛開學人挺多的,沒過幾天一個人也沒有了。我還年輕,還想多學一點兒知識,多做貢獻,我曾經在外邊找了一個青年補習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

製藥二廠

1958年,中央號召發展地方工業。北京市政府到我們二機部選調幹部,我要求做一些實際工作,就被調到北京市化工局,化工局分配我到地方國營細菌肥料廠做黨支部書記。

細菌肥料賣得挺火,我來廠不到一個月,廠裏就擴招了七百多名工人,黨員也隨之增加到六十人左右,於是設立中國共產黨總支部,下設三個黨支部,兩個生產車間各一個黨支部,機關和動力車間設一個黨支部。沒有想到的是,僅一年後,細菌肥料就賣不出去了。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是因為有了化學肥料。化工局就決定把兩個藥廠和細菌肥料廠並過來,改造成地方國營製藥二廠。

1959年雨季,國光製藥廠、三星製藥廠和地方國營細菌肥料廠合並組成製藥二廠。合並後的製藥二廠成為北京市生產西藥製劑的最大工廠,行政上歸屬北京市化工局領導,黨組織歸中共海澱區委領導,我任黨委書記。製藥二廠主要由三個製藥車間組成:位於極樂寺的一車間生產油水酊膏製劑,位於新街口八寶胡同的第二車間生產粉劑產品,位於鼓樓前義溜河沿兒的第三車間生產注射劑。廠部定在極樂寺,全廠職工八百餘人,中共黨員八十餘人,共青團員一百二十餘人。

細菌肥料產品和藥品種類一下子就增加了二十幾個,有油、酊、水、膏、大輸液劑、粉和片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