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勒轉身,微微頷首。
張排長是位外表消瘦雙眼卻炯炯有神的年輕人,米迦勒一夥人拜訪的這支連隊,隊上就隻有兩名長官,孫連長和張排長。張排長負責接待;孫連長則倚在不遠處的一張石桌子,托腮打盹。孫連長已經是名五十好幾的老連長,混了那麼多年才當上個連長的他,老早便對軍中事務心灰意懶,縱使今天鄭司令親自造訪,孫連長亦未必有那個心情招呼,更別提奉陪一名都快能當他孫女的小姑娘。
孫連長灰蒙蒙的目光望著米迦勒,思緒逐漸朦朧朦朧,意識好似被拉回了西南故鄉的某片山頭,歌舞升平的那片山頭……
「城裏,沒有其他植物了,所以,很不簡單。」米迦勒悄聲說。
長春曾於偽滿時期重新規劃設計,采用了霍德華的田園城市理論:一種將人類小區包圍於田地或花園之中,把城市優點與鄉村美好環境結合起來的一種都市計劃理念。這樣的好處,有一定程度在於供應市民自給自足的良性循環係統,隻可惜,好不容易耗時建構起的綠化環境,在蠻橫無道理的戰亂之中一概喪失原設計者美好良善的立意,一旦欠缺妥當規劃和有效利用,占地幾萬坪的花花草草樹葉樹皮樹根,最後隻能落得統統被饑餓的城市軍民一道給送下鍋,煮糊煮爛勉強果腹去了。
「是啊!很不簡單,我們弟兄居然沒人餓到想把這樹扒個精光。」張排長露出一臉苦笑。「三月我們剛進這大院時,這梅樹長得還不到一米半,之後每天每日,弟兄們除了辛苦與解放軍對抗外,無聊打發時間時就僅能望著這樹越長越高,像看個小孩慢慢長大似地。」
「所以,它成了貴單位的『精神支柱』?」米迦勒微偏著臉兒說。
張排長聽了先是恍然一愣,隨後,他的笑容頓時變得親切許多。「精神支柱?是啊!您說的沒錯!這樹就和家人一樣,是不可少的。弟兄有空時還會找它訴苦,自是本連很重要的〝精神支柱〞!」張排長彷佛對“精神支柱“這般的形容字眼很是滿意。之前,麵對那些虎視眈眈直打院裏這棵梅樹歪主意的外人,他老是找不著適當的說詞替梅樹辯護,如今,這名突然造訪的指導官倒幫了個大忙。「這樹是本連弟兄很重要的〝精神支柱〞!」嗯!這說出口還蠻有幾分魄力的!
----------------------------------------------
滇軍從遙遠的中國西南來到山海關外的大東北,中間路程不可能僅是單純的斜直線,定是蜿蜒曲折不知行軍幾千幾萬裏,對官兵而言,家,從未像現在這般變得那麼遙遠,不隻是實際路途上的遠,就連內心,都好似和家產生了距離。迷茫的未來,遮蔽了雙眼,即便和日軍短兵相接迎麵槍林彈雨的時候,這些雲南孩子也未曾如此彷徨和無助。曆史,不會逐一記載每個小人物的名字,當他們哪天在這片土地上倒下時,就是倒下了,身骨化為塵埃,意念飄向遠方,陳屍溝壑,草木同朽。故土、祖國,幾十年後又有誰會認得你們呢?
「有啊!至少梅樹會認得!它犯不著跟我們一樣拿著槍杆子去拚命,它可以活上好幾百年吶!」
所以,盡管說給梅樹聽吧!把一切都說給梅樹聽吧!管它悲傷還是恐懼;管它爭權還是奪利;管它土匪還是流氓……把一切都說給梅樹聽吧!
-----------------------------------------------
「『梅』雖然不起眼,但到底被視為國花,我們故鄉雲南也是野梅的產地,有時花開的季節可是白花花的一片滿山滿穀,相當雅致,如果有機會,建議您真應該去一趟看看!」一提及故鄉,張排長不禁顯得幾分欣喜。
「是啊,真應該去一趟看看。」米迦勒輕撫著梅樹枝葉,語氣彷佛浸著抹淡淡的敬佩之意。
------------------------------------------------
這樣啊,原來,所謂的“精神支柱“,竟是這麼真實地存在著。
「精神支柱」、「精神寄托」,目前科學界尚未能剖析其中之奧妙,如此虛幻的存在,竟能牽引人類的感情層麵,以致於湧現活下去的信念與力量,想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
------------------------------------------------
(注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滇軍隨即奉命開赴越南受降。1946年4月,法軍欲重返其殖民地越南而出動20多艘軍艦,但登陸要求被駐防的國軍拒絕,法艦遂向岸上開炮。在海防警備司令盧潤全指揮下,60軍182師和93軍第19師投入反擊,雙方對峙三晝夜,才在國民政府下令撤出後結束戰鬥。
(注2):此為五華山事件,為******政府以武力解決滇軍統帥龍雲的事件。又稱十月事件。龍雲治理雲南17年,除抗戰上組織動員和打通國際援華通道「滇緬公路」外,其政治開明,亦為各種政治力量和派係提供了活動的舞台,使昆明在當時博得「民主堡壘」的美名。其為人無論能力還是作風皆為******所妒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