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引子(1 / 2)

寰宇之內三千世界,諸界交錯縱橫,卻有一界獨立於萬千世界之外,名曰九州!

九州地域極廣,千餘年來隻有一個大隋王朝屹立其上,傳承不斷而至今……

大隋建國之前,天下是一個亂世,天地崩塌,諸侯混戰,一片生靈塗炭……

麵對天下如此場麵,有一人,橫空出世,單槍匹馬,以至寶九龍金玉鎮住山川崩塌,更憑一己之力,定萬邦,平戰亂,誅妖魔,使萬民歸心,天下逐得平和!

後來此人受到萬民推崇於中州大地上建立大隋王朝。

此人姓楊,名興業!

子號:文

國號:隋

因其所作所為人稱:聖德崇文皇帝!

……

大隋元年:文帝楊興業發萬邦帖,於中州帝都開萬邦盟會,定萬邦之盟,劃分諸侯地界,兵不血刃統一天下!

……

大隋三年:文帝下旨,免除天下十年賦稅以做百姓休養生息,天下歡呼,萬民感恩……

……

大隋七年:文帝大開言路為天下賢臣異士設立官位,施仁政定科舉天下升平景象初顯……

大隋十一年:天下藩王在開萬邦盟會,文帝楊興業因治天下有功,被眾王推為至尊,成為一代傳奇。

……

據史冊記載:當年萬邦盟會的路上,文帝楊興業行至中州大澤山,忽然風雲聚會,白日天暗,天上雷雲滾滾,眾人很是詫異,隻見一條金龍口銜九色神光從天外飛來,輾轉騰挪直落在了帝前,眾人護駕不及,那金龍化作一團紫氣繞住帝身,久久不滅,眾官以為神異,遂載入史冊。

相傳文帝自神光中走出,手中持一物,正是當年鎮住山川的寶物:九龍金玉。

萬邦盟之時更有人言這是天照,象征天下必定統一!

於是天下群雄相應,大勢所趨,推舉楊興業成為萬國之皇,萬邦盟會:成!

據說萬邦盟會之後,楊興業回到宮中,曆時七年將這塊九龍金玉鑿成玉璽,上雕九龍銜珠之形,下刻永鎮江山之文,以之傳國,自此大隋王朝興盛不衰。

……

然而,成也金玉,敗也金玉,天道循環萬古不休。

相傳上古之時天地廣闊,遠非當今九州之地、人、物之屬,是一個仙、靈、妖、魔等等各種珍奇異類共存的世界,尤其是仙人!

道藏記載,“上古之時天地廣而無邊……人若得道可成仙,仙者長生久視也”。

九州之地並非沒有修道之人,飛天遁地者雖不多見,但也不在少數,修為高超者雖然未能如傳說中的長生久視,但壽延千年卻也並非難事。

可問題來了!

修者有成可得長生,如今飛天遁地尚可印證,卻從未聽聞有誰見過仙人現世,也從未聽說過如記載一般的白日飛升之人!

由此眾人疑道之心日漸深沉……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修者之中每百年都會有一個問道大會,雲集天下有道高德之士,帶領一二資質不凡的親傳弟子於祭天壇禱告並祭祀天地,共同論證大道之理。

想當初隋文帝成帝之前也曾是個修者,百歲之時憑借治世之功倒是有幸參加過一次問道之會,細細而論,若是沒有那番救世的功德,卻也無資格參加、知曉這修行界的秘事,可見修者參加這個會議要求之高。

……

話說問道會當天,眾修者飛天遁地,法寶流光溢彩,和書中所載的仙家景象也並無不同,隻是卻無一人自稱或互稱仙神,修道之人直指本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何況仙神之說,天台上供奉的那半部天書便可以為證,互相謬讚也隻能惹人厭惡、恥笑……

旁支細節暫且不提,隻說文帝當時所悟所見。

書中暗表,這論道大會於祭天台舉辦,而這天台之上供奉著半卷天書,此書成於先天,無字,又稱無字天書,以神念法力觸之,可解萬般疑惑,知曉過去未來。

當時文帝楊興業修為尚淺,兼功力不足,也隻好用九龍金玉製成的傳國玉璽為器,人皇之德為力,激發神念觸動那半卷天書,不想卻將一個驚天的大秘密公諸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