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族(1 / 2)

題記:刀劍如夢,斬不斷兒女情長;人生如戲,參不透世事滄桑。

這也是這部小說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與哲理所在。話說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重文輕武,他在位期間,重用蔡京,高俅,李邦彥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欲,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致使國家整體綜合實力一天不如一下,而喜歡尚武之人皆不願入伍參軍,自覺的以國家現在的情景,即使將來作了大將軍也不如一個文人騷客,更何況廟堂之上皆佞臣,隨便一紙奏折便會讓他們會有人頭落地的危險,所以他們便浪蕩江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無依無靠,逍遙自在。自此,武林與江湖自此開始走向繁榮與鼎盛。各路人馬自立門戶,有以武力在山上打劫的,有的則甘願入少林寺學習武功,而江湖中因想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而比拚爭鬥更不在少數。

而正在此時,武林中突然傳出了一個之前不為人知的名字,獨孤山莊,江湖盛傳,獨孤山莊以鑄劍為名,其鑄劍之法乃得於春秋時期鑄劍天師幹將莫邪弟子真傳,江湖之人雖未親眼見過,但幹將莫邪之鑄劍造詣世人傳頌,那他弟子親傳之人鑄造出來的劍也絕非豈非等閑,頓時眾說紛紜,有人說,獨孤山莊的寶劍就是幹將莫邪生前鑄造的兩把寶劍,幹將與莫邪,還有人說獨孤山莊不僅有寶劍,還有其他利害兵器,更有人說天下失傳的寶劍皆在獨孤山莊之內,一夜之間,獨孤山莊之名響徹中原武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為此許多武林人士都慕名前來山莊拜會莊主,隻為求得寶劍一看,心想著如果莊主好客,沒準還會送自己一把,到時候自己就能稱霸武林了,不過事與願違,所有人得到的答案是根本沒有什麼寶劍,鑄劍之法早已失傳,所以獨孤山莊隻不過是空有其名而已,就這樣大部分人隻有悻悻離開。當然,還有一些人根本壓根就不相信,所以,暗地裏便打算幹一些偷偷摸摸之事,準備夜裏偷偷潛入山莊之內偷取寶劍,結果可想而知,不是被山莊守衛打傷逃走,就是找遍了山莊所有角落,什麼都沒有找到,遺憾的離去。而之前山莊不為人知曉,皆因該山莊鑄劍隻為世代傳承,隻是不想讓鑄劍之法失傳於世,二是因為每代山莊主人從未將寶劍公諸於世,而世人之前不知道山莊名字的最重要原因是該山莊主人獨孤浩然是鮮卑族人,世代久居大夏國宥州柳泊嶺,很少踏足大宋中原,直到有一天....

這還要從獨孤浩然說起,獨孤浩然,是獨孤山莊莊主獨孤名與夫人柳燕之子,從生下來就生性活潑,十分乖巧孝順,深得娘親柳氏疼愛,不僅如此,而且從小就特別喜歡聽管家王春講一些中原的奇聞異事,因為不僅王春是宋國人,而且還親自負責每年山莊到大宋采集鑄劍所需的材料與設配,每次都會在中原停留一兩個月,所有也就看見和聽見很多中原的奇聞異事,還有江湖武林之事。每次王春剛回來,浩然便硬拉著王春,讓他講一些中原的風俗與奇聞,集市如何熱鬧,有多少好玩的好吃的,什麼包子,冰糖葫蘆,風箏啦,聽得浩然口水直往下流,可惜山莊距離中原太遠,根本不能將好吃的帶到山莊裏來,因為還沒等到山莊,東西就變餿了,不過王春還是有一次給浩然買了五六個各種各樣的風箏,興奮的浩然當天下午就拉著下人一起去山莊外麵放風箏,一連幾個月浩然都對風箏愛不釋手,但是風箏始終有玩膩的一天,要說到浩然最感興趣,百聽不厭的,莫過於對中原武林人士的拚鬥與門派之爭最癡迷,什麼五行人大戰河東二怪,什麼丐幫幫主為了國家率領手下和金人對抗了,憑著降龍十八掌一個人隨手一揮,一大批金人士兵便倒下了一大片,還有一大批江湖人士不知天高地厚,公然挑戰少林,沒想到卻被少林和尚的少林羅漢拳和少林棍法,打的落花流水,逃之夭夭,一講起武林,王春管家好像跟說書的一樣,情節扣人心弦,劇情跌宕起伏,聽得獨孤浩然如癡如醉,大呼過癮,不自覺的腦海中向往著大宋中原那美妙和武俠的世界,小小的人兒便暗自發誓自己長大後一定要去中原,看看他們那些武林人士之間的打架爭鬥,看看降龍十八掌如何的厲害,瞧瞧少林和尚究竟長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