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洛塵和洛雨卿二人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了小人國新的共主。
少年在幾位將軍及其數百士兵的護衛下回到了王城,一路上,他整個人都是暈乎乎的。
也難怪,這麼多事情接連發生,看著毫無邏輯可言,就連他曾經讀過的那些奇幻雜書都不敢這麼寫!
不過,淩洛塵在途中通過與幾位將軍你一言我一句地交流,還是大概還原出了事情的全貌:
數百年前,小人國的先民們自琉璃燈中誕生。國王吉的祖先則是聖器中誕生的第一位小人,名為“山”。
“山”天生富有智慧,帶領小人部落攻克了諸多困難,使得小人一族得以在這山野間立足。
久而久之,他成了部落中當之無愧的領袖。
一晃數十載,小人部落不斷繁衍,已是初具規模,在山中也找到了一處地點紮根,而這裏,就是最初的王城。
“山”被小人們擁立為王,他以別築的巧思仿照神廟的樣子建造了第一棟房子。這房子很是堅固,不懼風吹雨打。
他將造房的技藝傳授給了他的臣民,小人們逐漸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小人部落也終於在一處地方徹底定居了下來。
“山”還有一位助手,名為“方”。他幫助“山”教化百姓,建立秩序,創造了小人國最初的社會架構,即國王——宰相——將軍——士兵——百姓。
這個架構雖然簡單,但卻為新生的小人部落帶來了秩序。數年後,“巴國”正式建立。
可惜,這位英明的王並未看到這一幕。他在一場意外中駕崩,他的兒子“烏”繼承了王位。
“烏”也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在登基後踐行“山”的遺誌,小人國逐漸繁衍壯大,他也成了巴國實質上的第一代君主。
當然,按照後世的觀念,民眾更傾向於“山”才是真正的第一代君主。
在巴國建立的那一天,“烏”帶領著全國數百民眾來到他們誕生的神廟前舉行盛大的祭祀,宣告“巴”的建立。
在祭祀典儀上,“烏”拿出了當年“山”留下的諭令。
“民誕於聖,天蒙神恩。”
“吾才能淺薄,忝為爾王。”
“然萬世業承,煌煌恩澤,切不敢忘。”
“……”
大概意思是說,我們這一族是從聖器中誕生的,天生就秉承著神明的恩澤。正因這份恩澤,我們才能在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
但是,不論經過多少代的發展,我們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源,不可摒棄神明降下的賜福。
神明是崇高的,無上的,無人可以褻瀆,膽敢褻瀆神明者,必遭天誅。
但是倘若有一天,有生靈自神像手中取走了聖器,那麼,這就代表了TA得到了神明的認可,是神明在世間選擇的代言人,屆時,TA就是我們新的共主。
“烏”在這般重大典儀上宣告諭令,也使得這篇諭令的內容被巴國國民們廣泛傳頌。
沒人會懷疑這篇諭令的真實性,就像沒人會懷疑“山”和“烏”兩位王的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