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輕家庭作業壓迫性的方法,就是我們自己和孩子認識到:工作不一定就比玩耍更重要,而玩耍不一定就比工作更有樂趣。——伍洛德考斯基
家庭的智力氣氛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兒童的一般發展、記憶,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智力興趣如何,成人讀些什麼,想些什麼,以及他們給兒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響。——蘇霍姆林斯基
不搞排隊減輕壓力
【開篇語】在學生中取消以往的按考試成績排出名次,公布於眾的辦法,可以大大減輕孩子對學習的心理壓力,還可以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1998年,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針對中小學生對當眾公布考試成績和按成績排隊的做法,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他們從北京市18個區縣中的基礎薄弱校、一般校、重點校按比例抽取了城區樣本、近郊區樣本和遠郊區縣樣本。調查采用訪談、觀察、學科課程教學專項調查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統計結果是,小學生對當眾公布考試成績和按成績排隊感到緊張;9.99%的學生感到害怕;明確表示厭惡。在中學生中,43.5%的學生感到緊張;10.9%感到害怕;8%表示厭惡。在小學生中,對按分排隊持不緊張或無所謂態度的占6.79%,在中學生中占20%。從未有過按分排隊體驗的中學生不足。
按學生考試分數給孩子定位,劃分三六九等,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失去信心和興趣。學生們認為每一個班級中,隻有一個班級第一名,每一個年級中,隻有一個年級第一名,其餘的學生都是學習的失敗者。如果按好、中、差來劃分,中、差等學生占三分之二,他們提起自己的名次來,都有難言之苦。也就是說,大部分同學都會因此而感到羞愧。按分數排名次給孩子帶來了消極情緒,長此下去,孩子會因此而厭惡學習過程,厭惡知識,甚至厭惡學校。
搞分數排隊還容易使學習優秀的孩子產生驕傲情緒。中小學生的心理還很不成熟,他們往往把握不住自己的心理,特別是中學生,在成功的麵前,很容易過高地評價自己。我曾留意聽幾個學習成績領先的初中二年級女生議論說:“咱們將來長大後至少也要做個偉人吧。”可見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是多麼的主觀。驕傲是學習的大敵,因此應該避免學生有驕傲的情緒。另外,在學習中搞分數排隊還容易使長期處於落後位置的孩子,對學習名列前茅者產生妒忌心理。
事實上,對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搞或少搞分數排隊,更不搞根據孩子的學習成績安排學生的座位或劃分組別,少搞這樣那樣的競賽,確實對維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減少孩子對學習的精神壓力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中差等的學生,父母和教師們有意淡化他們的名次意識,尤為必要。
父母和教育者們應轉變觀念,大膽地放棄靠以排隊的方式督促孩子學習的做法。作者作為小學生的家長,堅持不以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現出對孩子的冷熱,特別是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依然以平常的心情對待,有時還給他講些開導性的話,對維護他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北京一師附小堅持不按分數排隊,後進生隻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孩子和幫助孩子的老師將一起受到表揚和獎勵。那些期末成績不好,經補考及格的學生,在下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和三好生一起受到表揚。這樣,分數不再是學生的鷹杖,而變成了激勵學生的手段。
多給時間 自由支配
【開篇語】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負擔過重的奧秘在哪裏,我們感到,就是他們被剝奪了一項巨大財富,自由支配時間,而自由支配時間對於全麵發展和形成他們的智力的、審美的興趣和需要又是必不可少的。
對一些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進行縱向觀察,我們發現,其中不少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總是在90分以上,可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成績就出現下降傾向,到了初中以後有些科目成績變得很差,大不如從前。
這種學習先好後差的變化,對於一些孩子似乎已經成了不成文的規律。一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升人初中以後會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現象。有些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越學越感到困難的現象是因為孩子小學低年級學得不紮實造成的,於是從小學一年級甚至還沒有人學就開始讓孩子反複地啃書本。事實上,這樣做既給孩子增添了負擔,又給孩子將來的學習設置了障礙。恰恰是這種不適當的觀念和做法造成了將來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作者所在的北京燕山區1998年間針對孩子學習負擔狀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調查采取問卷的形式。涉及6所小學的三~五年級學生,共收回620份問卷。其中三年級為206份,四年級為219份,五年級為195份,調查結果見表1。涉及初中初一至初三的學生820名,調查結果見表2。從這些數字我們清楚地看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無論是在初中還是小學,孩子們每天的自由支配時間大都是在2小時以內,二是存在著隨著學齡增高可自由支配時間減少的現象。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知識麵越寬,知識越豐富,對於他學習任一學科知識越有幫助。學生學習課本知識,與他掌握其他知識是有關的。隨著學齡的升高,課本所學知識越來越深,而孩子掌握的課外知識就應該有更多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