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音音未答先行禮。
進門時跪過了,現在隻照嬤嬤教過的行了見長輩的禮。
她覺得沒錯。
跪來跪去的,她又沒有“跪的容易”。
再說她現在是十四歲的小草包,頭次麵聖,就應該不懂規矩,行禮出錯理所應當。
“民女,小女……”
“你先起來回話。”
“謝皇上。”
一直曲膝也好累。
“不必懼怕,朕又不是這林中猛獸,你來說說你今日為惠妃做了什麼?朕叫人記下,回宮後可時常做給惠妃。”
沈音音悄悄抬眼,偷看了一眼皇上,又趕緊低頭,朗聲答道:
“早就聽聞陛下聖德,仁愛百姓,小女對陛下隻有敬愛並不懼怕。隻是天子之威,氣勢凜然,不敢窺探!是以有些緊張。”
拍完馬屁,開始正經的回答皇帝陛下的問題:
“今日能為惠妃娘娘獻食,是因著小郡王抬愛,不嫌棄民女粗鄙的手藝。
幾樣菜色都有些開胃生津的作用,方子已經交給小郡王,陛下隨時可以取用……”
見皇上沒有打斷她,還有繼續聽的意思。
簡單介紹了幾道菜品所用食材,與做出來的口味。
沒敢誇大功效,說自己搭配的多麼齊整。
隻說有酸有辣,有甜有鹹,口感偏江南。
合了娘娘的胃口實在是巧合。
……
聽著沈音音說話條理清晰,甚至沒有一絲顫音的回複皇上的問話。
帳中眾人心思各異。
惠妃初次近距離見到沈音音,前麵見她回話一直低著頭,後麵說到自己擅長的吃食就不自覺的將頭抬起。
小姑娘皮膚白皙,眼神清澈,笑語盈盈,鼻梁小巧精致,櫻桃似的小嘴不停開合。
用詞精準,形容出來的吃食讓人聽了口舌生津,仿佛再次吃到嘴一般。
這麼小的年紀,竟如此善於吃食一道?
這難道是天賦異稟麼?
所以阿澤才推薦她的膳食方子?
晉王妃上次見沈音音,覺得她比幼時文靜不少。
聽說她如今喜好經商,也愛製作美食。
沒成想今日竟因著善吃,見到了聖駕。
想一想妹妹變好的胃口和今日的喜訊,回頭得好好賞一賞這孩子。
謝晗未曾從帳內退出,聽著沈音音隻一開始請安時略有些拘謹,行禮有誤,後麵居然對答如流。
不由感慨,安寧家,果然各個優秀。
如今連音音侄女都能麵聖了,舅兄上京發展前途大好啊!
要不,他努努力,爭取進戶部?
戶部好像對商賈最有利!
李昭沐對眼前情形最驚訝!
小包子離開廚房又變成小團子了?
如此的溫順乖巧,吳儂軟語之音,軟糯婉轉之句,真難得一見!
這應該是她第一次見聖駕,可她竟然不怯場?
在吳縣時,沈音音對著他這個小王爺,從未刻意奉承討好,隻當長輩對待。
他還以為這孩子眼裏看誰都一樣,不分官位高低呢!
原來也知道說奉承話,做恭維事。
這些都是誰教她的?
送去謝府的嬤嬤?
榮嬤嬤已經開始教侄女們見駕之儀了?
孝宗帝也略感新奇。
這小姑娘認真回起話來不卑不亢,倒不像是第一次見駕的平民之女。
惠妃剛剛怎麼說的?
謝尚書家的姻親之女?
往常大臣家的妻女見聖駕,哪一個不是頭觸底,聲細微?
莫非真如這丫頭所說,他在百姓心中是仁德明君,百姓家中孩童見了他不會懼怕,都一心敬重,樂於親近??
謝家太夫人一路北上,見多了沈音音能言善辯,心靈手巧。
見小姑娘滔滔不絕說了許多,見眾人都看向她,寂靜無比,突然收聲。
將與陛下對視的目光收回,低下頭不動。
她猜這孩子回過味,知道自己可能失禮了。
太夫人在皇帝做太子時便時常見麵,後麵陛下榮登大寶,也見過數次。
先是師母,又是嶽母,跟皇上對話,沒有心理壓力。笑嗬嗬的跟皇上說:
“這孩子純善質樸,心思單純,又是貪吃好玩的年紀,一說起吃食來,興致勃勃,失了禮數也不自知。望陛下念她年幼無知,莫要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