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一茶一飯(1 / 2)

沈音音說起了感興趣的領域:

吃吃喝喝。

就沒太收的住。

一氣說了好些曾經喝過的花茶,還有自製的飲品,說的謝靈芸都忍不住咽口水。

恰好這時,謝澤林的茶湯衝好了,小姐妹二人不得不中斷話題,接過茶碗,慰藉一下說幹的嘴。

茶湯微甜,謝靈芸喝的笑眯眯的,感謝哥哥衝茶。

沈音音也不得不忍著吹走表麵茶沫的衝動,小口小口的啜著茶水。

一邊喝,一邊想。

等回家,她打算試驗一下做酥油茶的做法。

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因為表哥的茶湯,雖然甜口的,卻又放了鹽,又甜又鹹又粘牙。

說是粥吧,茶隻浮上一層。

說是茶呢,它還有滋有味!

這口感,還真是一言難盡!

四人閑聊直至午時,打算散場。

為什麼小王爺沒有請客?

沒有長輩陪同,帶到自家茶樓喝口茶沒什麼,帶去酒樓吃飯既不符合他的身份,又不太合時宜。

直接帶人回王府,若隻有謝家兄妹……

這倆兄妹也不敢私自到王府蹭飯,他們的父母都還得遞帖子登門,以防打擾王爺王妃。

他們兩個小輩,就算是受了小王爺表叔的邀請,也不能冒冒然登門,還需告知家中長輩,備好登門拜禮才合規矩。

所以,最好的法子便是各自回家!

近幾年朝堂安穩,百姓安居樂業,大武朝子民才漸漸開始一日三餐。

往前推五年,除了官員或巨富之家,多數都是一日兩頓。

江南富庶,百姓早早開始一日三餐不足為奇。

有些偏遠地區,或許日常溫飽剛剛解決,根本舍不得放開了吃用。

沈四爺來京的時間較早,順應民風,一直是兩餐生活,偶爾應酬去一去酒樓,卻算不得日常。

後來還是生意日漸紅火,生活品質提升,也像京城本地人家一樣的加了中餐,夜晚或許還能有頓宵夜吃,這都是近年來的事。

沈音音到了京城後,她的小院子裏和吳縣一樣擁有獨立小廚房。時常鼓搗些開胃吃食,貢獻到一家子的飯桌上。

沈家眾人入京後沒有水土不服,也有她一半功勞。

吃食一事上,再沒有比她更愛鑽研的。

沈老夫人路途顛簸瘦下去的臉頰也漸漸回緩,重新變成一位富態喜人的老太太。

高興的沈四爺天天派人往沈音音屋子送東西。

別人家叔父送侄女都是衣裳首飾,沈家四爺愛送大侄女各種新鮮青菜和肉食。

送出去的東西,總有一兩次能變成美食再回饋給他。

沈四爺送的高興,沈音音收的安心。

沈家到京後吃食本是由三房四房兩房嬸嬸共同操持,每日早飯都在沈老夫人院中一同用飯。

午飯則讓他們回各自院子。

晚飯偶爾聚在一處,偶爾老夫人派人通知他們不必過去。

沈音音與弟弟同老夫人在一處用飯。有時老夫人的小廚房張羅,有時是沈音音指揮。

謝家兄妹不敢跟著表叔回王府,卻借著送沈音音回家,留在了沈宅吃了頓沈音音安排的飯食!

沈家今日午飯:炸醬麵!

薑和蒜切沫,香菇切丁備用,熱鍋涼油,放入薑末和蒜末爆香放入肉末翻炒。

找了一點黃酒代替料酒,翻炒一會,倒入切好的香菇丁,加入兩勺醬,熬煮一會,加少許糖。

最後加入蔥花翻炒。一份靈魂肉醬就出鍋了。

過了水的手擀麵,在沈家的餐桌已經很常見。

隻是今日的蘸料,比以往的多了些變化。

不是簡單的肉醬,多了香菇,多了糖,口感不同,再加了青瓜絲與幾種時蔬切絲裝扮,看起來就很美味。

謝靈芸吃的高興,邊吃邊勸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