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負重前行(1 / 3)

一家人吃的其樂融融的,飯後也都沒有散去,留在屋裏陪著沈老夫人說話。最後話題又都集中在即將出門的沈五叔身上。

沈二叔先開口

“五弟這次進京東西都預備齊了麼?有什麼路上缺少的衣食,叫你嫂嫂給你準備。”

沈二叔雖然沒說是長嫂還是二嫂,但家裏人都知道,一應家務事都是二嫂在幫忙打點。

大嫂是書香世家,不善於管理內宅,隻能幫大哥管外賬,每日到老母親身邊陪伴一兩個時辰盡孝後,便又去幫大哥梳理一應賬目,是另一種意義上當家人。

“多謝二哥,路上吃穿大哥已幫我備妥。如今正是好時節,一路北上不驕不躁,眾位哥哥不必惦記,熱不著我,也餓不著我。”

“休要管他,他何時讓自己受過罪。”

沈老夫人笑罵一聲,又接著斥責:

“要出門也不早些開口,好給你四哥帶些吃用。待會兒散了記得去你四嫂嫂那,看看有什麼要帶的沒有。還有謝家,雖謝家二老回來了,姑爺他大哥還在京中,你上京一趟,怎能不知會人家一聲?等過後叫人知道,多失禮。”

沈老大急忙開口為弟弟辯解:

“母親放心,我下午已知會了安寧,需要帶上京的東西也已送過來了。”

“好好好,還是老大辦事的周到。”

老夫人對老大辦事從來都是滿意的。

“五弟,等見了四弟且告訴他有什麼難處盡管說來,若是京城幾家生意實在看顧不暇,可讓城文、城昌他們兄弟過去幫忙,別累壞了身子,因小失大。”

“嗯,放心吧三哥,若是四哥有事我一定會勸他。”

沈三叔微微點頭,不說話時又是一臉嚴肅樣,一點看不出剛剛的關懷是他能說出口的樣子。

“三弟說的是,若真是太過勞累,城瑞也可以過去幫忙,都是一家人,什麼都比不過有個好身子。”

說話的是二嬸孫氏,他們二房長子沈城瑞成親三年,媳婦兒剛剛懷有身孕,所以沈三叔說讓侄子去京城幫忙沒有帶上即將當爹的大侄子。

孫氏怕老夫人覺得自己隻關心兒子不友愛兄弟,趕緊說自家老大也是可以去的。

沈音音聽著長輩們你一言我一語,句句關切,但又像是統一了口徑一般,都猜測四叔是身體不適才不能回來,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四叔送回過信件,還是京城有人往回送過消息。

她悄悄扭頭去看坐在靠門位置的四嬸王氏。

王氏認真聽著兄嫂們的討論,臉色淡漠,但眼神中隱有關切,側頭看向自己身邊從書院放假回來的兒子,想說什麼,又忍住了。

沈母看自己閨女一直偏頭看向門口,想起什麼,開口問她四嬸

“靜宜妹妹,你別擔心,四弟應當無大礙,不然管事的掌櫃也會送信回來的。”

沈音音聽音知意,原來對四叔不回來是因為身體原因這件事是猜測。猜測身體原因不能舟車勞頓確實比猜測四叔離心要自立門戶要好得多。

隻聽一直不發聲的四嬸終於開口:

“多謝大嫂,多謝眾位兄嫂關懷,母親,兒媳有事相求,不知道是否……”

沈老夫人對這位同樣出生讀書之家的四兒媳很有好感,老四這些年不在家中,她一個人帶著孩子確實不容易,很是溫和的開口詢問:

“你有什麼事,有什麼缺的少的,照直說,你的哥哥嫂嫂能做到就一定會幫,這些年確實辛苦你了。”

“多謝母親關懷,兒媳在家中侍候婆母,照顧孩子是應盡本分,兄嫂也都多有照顧,沒什麼欠缺的,談不上辛苦。隻是…弘兒許久不曾見過他父親……不知,不知五弟這次上京是否方便,帶上他,也免得四爺惦念。”

沈老夫人一聽也是,孩子都會孺慕親長,哪有不想的。

本來這老四不在身邊老夫人挺順心,畢竟那是庶出的兒子,但當年那都是事出有因,怨不得孩子。所以她一直能關照就關照,盡量不偏心。

但老四自己明白嫡庶有別,從來都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不去最大的店裏幫忙,不去賣的最好的鋪子裏坐鎮,一直是哪裏需要主動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