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無悔是個人成功的最基本條件也是最關鍵的要素。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在自己的人生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是如果能夠時刻都運用好無畏和無悔的性情,你就能夠擁有輝煌的人生。
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
少小離家,雲山蒼蒼,心裏難免有幾分惶恐。
於是他在出發前特地拜訪了本地最有名氣的一位老和尚,請求指點。
老和尚正在河邊臨碑練字,用一根樹枝在沙地上揮毫寫意,見年輕人討問前程,就隨手寫了兩個字“無畏”。
老和尚並未抬頭,隻是對他說:“人生四字秘訣,老朽先給你一半,已夠施主半生受用。”說完便又自信摹字。
年輕人便覺失落,不甚理解地離開了。
三十年後,這個年輕人已有了一些成就,當然也添了很多傷心事。
歸程漫漫,近鄉情怯,他又去拜訪那位老和尚。
可是老和尚幾年前已經過世,僧人取出一個信封交給他,說:“這是師父生前留給你的,說施主日後必然來取,請施主自行打開吧!”
年輕人一振,慎重地接過來拆開封套,隻見裏麵赫然兩個字“無悔”。
年輕人頓感萬念攢心、涕淚交加,回想自己三十年所得所失,竟然在老和尚一念四字之間,不由得敬由心生,留意已決。
五年之後,同道僧人拿一帖佛寓告已經出家的年輕人,請接住持之事。
年輕人不解,僧人告曰:自施主三十年前前來求解,老住持已算準施主今日。
十年後,這位年輕人終成一代宗師。
人生在世,應該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刻,勤奮不已,勇猛精進!不要過於關心與自己無關的事情,而重要視自身素養的修煉。
一天,佛陀問他的弟子:“弟子們!你們每天忙忙碌碌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什麼呢?”
弟子們恭聲答道:“佛陀!我們是為了滋養身體,以便保養身體,求得生命的清淨解脫啊!”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環視弟子,沉靜地問:“那麼,你們說說肉體的生命究竟有多長?”
“佛陀!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是幾十年。”一個弟子充滿自信地回答。
佛陀搖了搖頭:“你並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另一個弟子見狀,肅穆地說:“人類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發枝,燦爛似錦;冬天枯萎凋零,化為塵土。”
佛陀露出了讚許的微笑:“嗯,你能體察到生命的短暫迅速,但對佛法的了解,仍限於表麵。”
他又聽到一個無限悲愴的聲音說:“佛陀!我覺得生命就像浮遊蟲一樣,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隻不過一晝夜!”
“喔!你對生命朝生暮死的現象能夠觀察入微,對佛法已有了表麵的認識,但還不夠深刻。”
在佛陀的不斷否定、啟發下,弟子們的靈性被激發起來。又有一個弟子說:“佛陀!其實我們的生命和朝露沒有什麼兩樣,看起來很美麗,可陽光一照,一眨眼的工夫,它就幹涸消逝了。”
佛陀含笑不語,弟子們更加熱烈地討論起生命的長度。這時,一個弟子站起身,說:“佛陀!依弟子看,人命隻在一呼一吸之間。”
他此語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聚精會神地看著佛陀,期待他的開示。
佛陀讚許地說道:“說得好!人生的長度,就是一呼一吸。隻有這樣認識生命,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精髓。弟子們,你們不要懈怠放逸,以為生命很長,像露水有一瞬,像浮遊有一晝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幾十年。其實,生命隻是一呼一吸!”
無處青山不道場,
何須策杖禮清涼?
雲中縱有金毛現,
正眼觀時非吉祥。
——無名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