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如果人們在這僅有的百年時間中,還不斷計較著各種瑣事,那麼一定會被超脫俗世的禪師笑話。在他們的心中,人生自在適德即可。
在日本,耕田的農民被視為賤民,連出家當和尚的資格都沒有。無三禪師雖然出身賤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門,於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卻了自己的心願。
無三禪師後來被眾人擁戴為住持。舉行就任儀式那天,有個人突然從大殿中跳出來,指著法壇上的無三禪師,大聲嘲弄道:“出身賤民的和尚也能當住持,究竟是怎麼回事啊?”
就任儀式莊嚴隆重,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眾僧被眼前發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誰都無法阻止這個人說話,隻好屏息噤聲,注視著事態的發展。
儀式被迫中斷,場上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為無三禪師捏了一把汗。
麵對突如其來的發難,無三禪師從容地笑著回答:“泥中蓮花。”
絕對的佛禪妙語!在場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個刁難的人也無言以對,不得不佩服無三和尚的精湛佛法。
就任儀式繼續進行,這突然的刁難並沒有對儀式有什麼影響,由於禪師的佛禪妙語,更增加了他的威信,眾人更加擁護他了。
人無貧富貴賤之分,每個人最終的人生都與自身的信念和追求相關,一句“泥中蓮花”正是真實寫照。再看下麵一則故事。
夜色中,法演禪師和佛果、佛眼、佛檻三位弟子在一座亭中閑話。這三位弟子號稱“三佛”,禪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賞識。此刻隻聽他們討論得相當熱烈。
不覺夜氣已涼,幾人裹緊袈裟,準備回寺休息。
歸途中,忽然一陣風吹過,把走在前麵的佛眼手中提著的燈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時機地對幾位弟子說:“快把你們此刻領悟的心境說出來。”
話音剛落,佛檻答道:“裁縫舞丹霄。”
黑暗和光明並沒有分別,此刻在禪者的心裏也像是五彩斑斕的鳳凰翩翩起舞於紅霞明麗的天空。
法演把頭轉向佛眼,佛眼說道:“鐵蛇橫古路。”
隻要心地空明,沒有什麼能阻止求法者的腳步。
輪到佛果了,佛果指指路麵:“看腳下。”
燈火滅了,腳底下的任何東西,都要注意。所以在黑暗中走路也和悟禪一樣,都要看腳下——從自己凝視的地方實實在在地踏出一步。
法演這才點頭歎道:“能夠勝過我的,隻有佛果了。”
且記住,不論你的目標有多麼遠大,不論前進的道路如何坎坷,我們最需要做的隻有一件事情:看腳下。踏踏實實地走好這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走好人生路上每一步。
王安石是宋代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曾向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熙寧二年被任命為參知政事,擇日拜相。上台後,他推行新法,但處處遭到保守派的抵製,並對他施加壓力,迫使宋神宗於熙寧七年將他辭退。但到了第二年,又再度請他出山,可好景不長,隻幹了一年,又遭辭退。於是他隱居江寧,封荊國公。
在宦海中屢經沉浮,王安石對世態看得較為透徹。所以他在宦場中,能有較清醒的頭腦,並常有退隱之念。當他拜相之時,賀客盈門,大多是趨炎附勢之徒。元宵之夜,宋神宗賜宴相國寺,並一同觀看優伶演出。五場大戲演了一場又一場,就像展示了一幕幕人間的悲喜劇。王安石觸景生情,即作一偈:
諸優戲場中,
一貴複一賤。
心知本相同,
所以無欣怨。
王安石是個聰明人,雖然推行新法時急功近利,但當他失敗之後,並沒有因為被罷相而感到失落,因為他有這個思想準備。他的一生,從平凡到富貴,從絢爛到平淡,曲折起伏,高潮迭起,矛盾百出,很有戲劇色彩。或者說,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戲。
他寫的這首偈語,闡述了看戲的感想,也揭示了人生大舞台的真相。演員在舞台上,可以扮演戲中的富貴者,也可以扮演戲中的貧賤者;在社會的大舞台上,富貴者也可以變得窮困潦倒,貧賤者也可能飛黃騰達。正因為如此,所以王安石在位高權重時,並不得意忘形;在隱退山林時,也並不心灰意懶。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順境和逆境。但是,不要為暫時的榮耀沾沾自喜,也不要為一時的挫折而悲觀失望。人生可以是喜劇也可以是悲劇,導演就是你自己。
自己把握自己的角色;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世事紛紛如閃電,
輪回滾滾似雲飛。
今日不知明日事,
那有工夫論是非。
——無門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