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歲月無情人有心(1 / 2)

你的生活不是試跑,也不是正式比賽前的準備運動。因為生活不是演戲,它沒有排練的機會。不要讓生活因為你的不負責任而白白流逝。要記住,你所有的歲月最終都會過去的,隻有作出正確的選擇,你才配說你已經活過了這些歲月。

當一個小和尚告訴他的師父,他打算秋天開始學習國畫時,師父隻說了一句話:“不管怎麼樣,下一個五年都要過去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小和尚不解地思索著,他覺得自己希望得到的鼓勵成了泡影。那天晚上,靈感突然在他腦子裏閃現,他頓時明白了。不管怎麼樣下一個五年都要過去的;不管他做了什麼,或什麼也沒做。在這五年結束的時候,他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可能說:“我學了國畫,現在我比那時長進了五年。”也可能說:“因為我當時沒學國畫,現在我還是原來的樣子,這些年我幹了些什麼呢?”

現在,每當這個小和尚麵臨做或不做的選擇時,他就對自己說,不管怎麼樣,下一個五年都要過去的。這句話以神奇的方式使他作出明智的選擇。

但是,如果不是在做或不做之間,而是在做這些還是做那些之間作出選擇,那該怎麼辦呢?

“當二者都定不下時,二者都幹。”師父這樣建議他,“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兩種選擇都付諸實踐,這樣遠比隻選擇一種而放棄另一種要好。”

你是否有時覺得什麼選擇也沒有?這是無稽之談!你總會有選擇的。你不過認為你可以做的隻有一件事——這件事也幾乎總是別人想做的。當你覺得束手無策時,換一個地方挖一個洞。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

你必須自己思考,並付諸行動。即便作出的決定未能如願以償,但采取行動能夠增加采取更多行動的可能性;而什麼也不做隻能增加下一次有所選擇的可能性,到時候你肯定又會隨波逐流的。

艱苦的選擇,如同艱苦的實踐一樣,會使你全力以赴,會使你更有力量。躲避和隨波逐流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識到:隨波逐流也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是最好的一種。

曾經有一個青年,在未出家前,常常遭到別人的辱罵,反罵回去時,換來的卻是更大的羞辱,最後因為耐不住自尊連番受挫,一時心灰意懶,才憤而出家。

教他佛學的師父洞悉了他心中的障礙,忽然一改和善的態度,動輒吼罵,視之為無物。

“怎麼?罵你,你不高興是吧!不服氣,你也可以反罵回來呀!為什麼不敢?因為我是你師父?因為怕罵了我,我會趕你出去,天下之大就沒有你可以容身之所?還是你怕會罵輸給我,擔心自尊受到更大的侮辱,唯恐又刺傷了從前的痛處?”

青年氣得額頭青筋浮凸,簡直就像是密封在罐子裏的炸藥。

“像你現在的心境,如何習法學道?我這裏有兩條路給你選,一條是去後山禁閉室修行兩年,一條是立刻滾出山門。”師父不留情麵地說。

青年氣雖氣,但一想到:這已是人生最後的退路,離開這兒,豈不又要回到原來的世界?一個人寂寞獨處,總好過罵不贏人,一再地被羞辱。他決定修行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