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放寬你的心(1 / 1)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難免會犯錯誤,而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當別人犯了錯誤時,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加以對待,給他反省改過的機會。

白隱禪師一個人過著平靜隨和的生活,人們都說他為人純潔,心地善良。有一次,白隱家附近的一個女孩還沒有結婚就懷孕了。她的父母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逼著她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並且發誓要嚴懲那個不知羞恥的人。那個女孩死活也不肯說,在父母的逼迫下,她承認孩子的父親是白隱。

那個女孩的父母怒火中燒,前去找白隱理論,說:“平日裏以為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沒想到你居然做出這樣的事來!既然做了,就出來承認,收留自己的孩子。”

白隱隻說了一句話:“是這樣的嗎?”

然後就答應收留那個孩子。

孩子出生後,白隱負責照顧他。他從鄰居那裏得到了牛奶、食物和孩子所需要的一切東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照顧那個孩子,不管別人用怎樣的眼光來看他。鄰居都盡全力來幫助他,沒有一個人相信白隱是那樣的人,但是閑言碎語是少不了的。

時間已經過去一年了,那個孩子的媽媽因為無法忍耐思念孩子的苦痛,將真情告訴了她的父母親——原來孩子真正的父親是一個貧寒的年輕人,他們相愛已經有很多年了,因為害怕父母不承認這個女婿,所以才做出那樣的事來。事情發生後,女孩因為害怕而不敢把真相說出來,就欺騙她的父母,說那個孩子的父親是白隱。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後,痛斥自己女兒不該說這樣毀人名聲的假話,然後立刻去找白隱,並把事實的真相告訴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請求他的寬恕,然後要求把孩子帶回去。

白隱把孩子送還給他們說:“是這樣的嗎?”

白隱禪師還是隻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沒有提任何關於這一年來蒙受的不白之冤,還有照顧孩子所受的艱辛。

世間能置個人利害得失於不顧者又有幾人?在蒙受不白之冤時,你究竟能夠沉默多久?這就看你的心胸有多寬大了。人無完人,要善於寬容別人的過失。

有一次,道吾禪師問雲岩:“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請問你,哪一個眼睛是正眼呢?”

雲岩:“如同你晚上睡覺,枕頭掉到地下去時,你沒睜開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來了,重新睡覺,請問你,你是用什麼眼去抓的?”

道吾禪師聽了之後,說:“哦!師兄,我懂了!”

“你懂什麼?”

“遍身是眼。”

雲岩禪師一笑,說:“你隻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地問:“那應該怎麼說呢?”

“通身是眼!”

逆境來時順境因,

人情疏處道情親。

夢中何必爭人我,

放下身心見乾坤。

——《淨宗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