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不僅讓我們的心情不好,而且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憂慮會讓一個女人老得更快,皮膚長斑點,潰爛和粉刺。憂慮讓人的抵抗力減弱,壽命縮短。那麼,麵對憂慮,我們當如何應對呢?
(1)看清事實。(2)分析事實。(3)達成決定——然後依決定行事。
這是亞裏士多德教的,他也使用過。我們如果想解決那些逼迫我們、使我們日夜像生活在地獄的問題,就必須要用到這些。弄清事實是很重要的,隻有弄清事實我們才能明智地解決問題,不至於在混亂中摸索。
當我們憂慮的時候,往往情緒激動。不過,以下兩個方法,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幫助的。
1.在搜集各種事實證據的時候,假設不是在為自己搜集這些資料,而是在為別人,這樣既可以保持冷靜而超然的態度,也可以幫助自己控製情緒。
2.在試著搜集造成憂慮的各種事實證據時,有時候可以假設自己是對方的律師,換句話說,也要搜集對自己不利的事實證據——那些有損於自己的希望和自己不願意麵對的事實。然後把兩方麵的所有事實都寫下來——你就會發現,真理就在這兩個極端之間。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次退潮,憂慮也許會成為生命中一時難以承受之重。要去除這沉重,達觀安然是一劑良方,行動是另一劑良方。
第九節 將快樂變成習慣
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往往占有決定性的影響地位。有人說:“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而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筵。”
一位聞名遐邇的老人被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作為特約嘉賓邀請來參加活動。她確實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老人。她的講話完全沒有經過特別的準備,更沒有經過任何排練。她的話與她的個性是完全一致的,她精神極好,容光煥發,非常快樂。無論想說什麼,她都毫不掩飾,而且思維敏捷。她的機智幽默,讓聽眾捧腹大笑。大家都非常喜愛她。
這次節目,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她也和其他人一樣感到特別興奮。
最後,節目主持人問這位老人為什麼總是這樣高興:“你一定有什麼讓自己快樂的秘密。”
“不,沒有,”老人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秘密。這隻不過和你臉上的鼻子一樣普通。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有兩種可能的選擇:要麼高興,要麼不高興,你想我會選擇什麼呢?當然,我會選擇快樂,這就是全部的秘密所在。”
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我們常常會因為生活中的種種不幸而感到悲哀,甚至長久不能從中抽出身來。
露西莉的生活一直非常忙亂,在亞利桑那大學學風琴,在城裏開了一間語言學校,還在她所住的沙漠柳牧場上教音樂欣賞的課程。她不斷地參加大宴、小酌、舞會或在星光下騎馬。有一天早上她的心髒病發作,整個人都垮了。“你得躺在床上靜養一年。”醫生對她說。醫生居然沒有鼓勵她,讓她相信她還能夠健壯起來。
在床上躺一年,做一個廢人,也許還會死掉。她簡直嚇壞了,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可是她還是遵照醫生的話躺在床上。她的一個鄰居魯道夫先生,是個藝術家。他對露西莉說:“你現在覺得要在床上躺一年是一大悲劇,可是事實上不會的。你在思想上的成長,會比你這大半輩子以來多得多。”
她平靜了下來,開始想充實新的價值觀念。她看過很多能啟發人思想的書。有一天她聽到一個無線電新聞評論員說:“你隻能談你知道的事情。”
這一類的話她以前不知道聽過多少次,可是現在才真正深入她的心裏。她決心隻想那些她希望能賴以生活的思想——快樂而健康的思想。每天早上一起來,她就強迫自己想一些她應該感激涕零的事情:她沒有痛苦,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兒;她的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到收音機裏播著的優美音樂,有時間看書,吃得很好,有很好的朋友;她非常高興,每天來看她的人多到要使醫生掛上一個牌子說,她房裏每次隻許有一個探病的客人,而且隻許在某幾個鍾點裏。
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已經有9年了,她過著既豐富又很幸福的生活。她非常感激能在床上度過那一年,那是她在亞利桑那州度過的最有價值、最快樂的一年。她現在還保持著當年養成的那種每天早上算算自己有多少得意事的習慣,這是她最珍貴的財產。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你告訴自己什麼事情都不順利,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滿意,那麼,你肯定開心不起來。但是,如果你對自己說:“事情進展良好,生活也不錯,所以,我選擇開心。”那麼,你肯定就會快樂起來。
不論是幸運或不幸的事,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往往都占有決定性的地位。有人說:“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而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筵。”這告誡世人要設法培養愉快之心,並把幸福當成一種習慣。這樣,生活就好像一連串的歡宴。
第十節 無止境地追求物質就是無止境地喪失自由
人的自由並不僅僅在於做他願意做的事,還在於永遠不做他不願做的事。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現代人物欲太盛,他說:“十歲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
人心不能清靜,是因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望。除了生存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物欲更具誘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隨心所欲,在行走時,就會因為身背重負而寸步難行。
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句話不僅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更是人生寶貴經驗的寫照。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就好像一個小小的石洞,最容易被填滿,而浩瀚無垠的大海則永遠難以滿足。從人們的習性來看,凡事莫不是越大越好,但人的欲望越大,就會變得越貪婪,人生就越容易導致災禍。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可計數。
從前,有一個窮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就都歸你。於是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了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名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裏的一個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人們陷入對物質的無止境追求時,便會失去最高貴的一種追求,即對精神自由的占有。
有位老總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自由人”。有人問他何故要給自己加上這麼個頭銜,他說:“我現在離了婚,無牽無掛,在公司裏我說了算,在外麵可以隨心所欲。”他的話語剛落,包裏的手機就響了。他掏出手機聽了一會兒,臉色驟變,匆匆向別人告辭說:“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其實,一個人自由不自由,不在於生活中的隨心所欲,而在於能否保持一種精神上的自由。這位老總雖然有權有錢,可以隨心所欲,但這一切並不等於自由。
哲人說:“人的自由並不僅僅在於做他願意做的事,還在於永遠不做他不願做的事。”這句話提醒人們,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規則的。有了行為的不自由,才能獲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節緣,自甘平淡,保持一種寧靜的超然心境。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麵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人體的神經係統常處於一種穩定、平衡、有規律的正常狀態。這才是心靈的最大舒展,我們再看看那些拒絕平淡者,他們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掉了腦袋,有的當了囚犯,有的雖然僥幸沒有被檢舉揭發出來,但他們整天心驚膽戰,心裏早已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現代社會中,一顆庸俗的心對物質的追求是永遠沒有止境的,事實上,人對精神的追求和對物質的追求都是無止境的。但是脫離了前者的後者,就隻會是一種虛空、墮落,物質上無止境的追求,其結果是對精神自由無止境的否定。
第十一節 生命不是用來討價還價的
對於生命來說,每個人都是脆弱的,誰都經不起病魔的折騰,隻有看好你的身體,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人生的美好。
年輕人總以為自己正是身強體壯的好時候,所以就不用注意健康了,殊不知年紀大了以後所患的疾病都是年輕時不注意導致的。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健康進行投資。
每當想起當年風光的日子,老王心裏就覺得後悔。
如今五十歲的老王在一家拉鏈廠做工,一個月收入僅有600多元錢,但5年前的老王可不是這樣子的。當時的老王做了些小本生意,並和老婆在社會上到處兼職,每月算下來,怎麼說收入也能達到7000多。老王和妻子不僅有20多萬元的存款,還辦置了2套房產,由於老婆身體不是很好,他們沒有孩子,所以經濟上很寬裕,他們還計劃著等幾年再買輛車子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2004年,老王的妻子被檢測出有癌症,一家人東奔西走地求醫,但還是沒有治好妻子的病,2006年,老王安葬了妻子,但他也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因為2年的看病期間,老王不僅花掉了所有的積蓄還借了十來萬的款,被迫賣掉了一套房產。如今的老王再沒有年輕時的闖勁了,所以在別人的介紹下,他來到了這個拉鏈廠,靠做些簡單的活來維持生計,而剩下的那套房也被租了出去來補貼家用。每當提起生活的改變,老王就感慨:“不生病比什麼都好啊!”
的確,老王以前的生活讓別人看著都羨慕,但是因為老婆的一場病,他不僅陷入了失去妻子的哀痛之中,還成為了別人可憐的對象。事實上,像老王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我們拚命掙錢,對自己的身體不管不顧,就可能成為第二個老王。
對於生命來說,每個人都是脆弱的,誰都經不起病魔的折騰,隻有看好你的身體,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人生的美好。
均衡營養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脂肪類食物會增加體內的疲勞感,不可多食,但也不可不食,因為脂類營養是大腦運轉所必需的,缺乏脂類將影響思維,因此應適量食用。維生素要廣泛攝入,當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時,體內自由基會加速衰老的進程,維生素A能促進糖蛋白的合成,細胞膜表麵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如果維生素A攝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細胞缺乏抵抗力,人就容易患病。維生素C可以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抗擊自由基。此外,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元素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日常還應多補充鈣質,鈣不僅可以安神,還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
加強自我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還可以放鬆心情。可以製訂一個鍛煉計劃,通過慢跑、騎車、打球等,釋放情緒,減少自由基的侵害。在平時,能不吸煙盡量不吸煙,吸煙時人體血管容易發生痙攣,會使局部器官血液、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必須嚴格限製。還有就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應占人類生活的1/3時間,它是幫你和亞健康說再見的重要利器。
很多時候身體上的健康還依賴於心理上的健康,常常會看到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但是他的心態很好的話,病情減輕的速度就比那些苦大仇深的人要快得多。人在社會上生存,難免有很多煩惱,要應付各種挑戰,就必須通過心理調節,維持心理平衡。
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鍾正常運轉是健康的保證,而生物鍾“錯點”就是亞健康的開始。所以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讓身心一直處於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周至少要遠離喧囂的都市一次。因為郊外空氣中,負離子濃度較高,能調節神經係統。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在給醫院打工,透支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權位。前半生拿命換錢,後半生拿錢換命。這樣看來,我們莫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注意休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隻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我們享受幸福的最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