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所有的承受都是一種力量(3 / 3)

同樣,老板也看達尼不順眼,說達尼的舉動使公司的工作進展不順利,有點礙手礙腳。不久,老板把達尼解雇了。

從公司出來後,達尼並沒有氣餒,他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滿了信心。不久,達尼發現有一家大型企業正在招聘一名業務經理,於是將自己的簡曆寄給了這家企業,沒過幾天他就接到了麵試通知,然後便是和老總麵談,最終順利得到了這份工作。工作了一個月的時間,達尼覺得自己十分欣賞該公司總經理的氣魄和工作能力。同時,他也感到總經理十分賞識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在工作之餘,總經理經常約他一起去遊泳、打保齡球或者參加一些商務酒會。

在工作中,達尼發現公司的企業圖標設計相當煩瑣,雖然有美感,但缺乏應有的視覺衝擊力,便大膽地向總經理提出更換圖標的建議。沒想到總經理也早有此意,便把這件事安排給他去做。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達尼親自求助於圖標設計方麵的專業人士,從他們設計的作品中選出了比較滿意的一件。當他把設計方案交給總經理的時候,總經理大加讚賞,立馬升達尼為公司副總,薪水增加了一倍。

是的,被解雇並不是一件壞事,達尼麵對無情的解雇,卻憑借著才能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得到了一位真正“伯樂”的賞識。

其實路就在腳下,被解雇了,我們並不用去計較,走過去,前麵也許有更光明的一片天空在等著我們。

失敗了,沒有什麼,想想曾經一無所有的時候不是照樣能夠堅持下來嗎?失戀了,隻不過是又回到了從前一個人過的日子。這一切都沒有什麼,重新開始,從頭再來不見得會差,反而會讓我們更加沉穩,更加懂得珍惜。從這一個角度來說,失敗豈不是一件好事?

二十幾歲,我們應具有迎接挑戰的心理準備,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挫折中蘊涵著機遇,擦幹眼淚,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終會贏得屬於自己的藍天。

第九節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力量

一個人要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勇敢地麵對人生,無論遭遇什麼,依然能保持生活的勇氣,保持不服輸的奮鬥精神,做生活的強者。

落榜、失戀、失業……現實中,你是否四處碰壁、傷痕累累?你是否常常怨恨、畏懼、沉淪?

先來看看這些人曾經有過的遭遇:

《小婦人》的作者露慧莎·梅艾爾卡特的家人曾希望她能找個傭人或裁縫之類的工作。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說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斯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

亨利·福特在成功前曾多次失敗,破產過5次。

丘吉爾小學六年級曾遭留級,而他的前半生也充滿失敗與挫折,直到62歲他當上英國首相後,才以“老人”的姿態開始一番作為。

邁克·福布斯,後來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業發行刊物之一-《福布斯》雜誌的總編輯,然而他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與學校報刊的編輯成員無緣。

愛迪生經曆了2000次以上的試驗才發明燈泡。有一位年輕記者問他失敗了這麼多次的感想,他說:“我從未失敗過一次。我發明了燈泡,而那整個發明過程剛好有2000個步驟。”

由於多年以來持續地喪失聽力,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46歲時完全成為聾子。不過,他在晚年譜寫了他作品中最好的樂章,其中包括5首交響樂。

羅斯福在三十九歲時癱瘓,然而,之後他成為美國最受愛戴以及最具影響力的總統之一。他曾經當選過4屆美國總統。

莎拉·瑪蘭,被許多人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藝人之一,在她七十歲時,因為一次意外受傷而截肢,但是她仍然繼續表演了8年之久。

1952年,艾德蒙·希拉裏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他失敗後數周,他被邀請到英國一個團體演講。希拉裏走到講台邊,握拳指著山峰照片大聲說:“珠穆朗瑪峰!你第一次打敗我,但是我將在下一次打敗你,因為你不可能再變高了,而我仍在成長中!”一年以後的5月29日,艾德蒙·希拉裏成為第一個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裏麵有這樣一句話:“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但是精神和鬥誌不能被擊敗。受苦的人,因為要克服困難,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

據說徒步穿過沙漠,唯一可行的辦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蔭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論多麼疲勞,也不能倒下。否則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上炙人的輻射,隻有死路一條。在冰天雪地中曆過險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都會很快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會迅速降低,跟著就會被凍死。

在人生的戰場上,我們不但要有跌倒之後再爬起來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戰的勇氣,而且從被擊敗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準備下一輪的奮鬥,甚至不允許自己倒下,不準許自己悲觀。那麼,我們才不會徹底輸,而隻是暫時地“沒有贏”。

一個人要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勇敢地麵對人生,無論遭遇什麼,依然能保持生活的勇氣,保持不服輸的奮鬥精神,做生活的強者。

第十節 沒有什麼不能承受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將人的心完全壓製。隻要相信自己,人生就沒有承受不了的事。

人的潛力是驚人的,很多時候,你認為你承受不了的事,卻能夠不費氣力地承受下來。人生沒有承受不了的事,相信你自己!

你還在為即將到來或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而擔憂嗎?其實,這些困難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可怕。隻要你勇敢麵對,你就能夠承受得了。等你適應了那樣的不幸以後,你就可以從不幸中找到幸運的種子了。

帕克在一家汽車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機器故障導致他的右眼被擊傷,搶救後還是沒有保住,醫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帕克原本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但現在卻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為總是有那麼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長,妻子艾麗絲負擔起了家庭的所有開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個職。她很在乎這個家,她愛著自己的丈夫,想讓全家過得和以前一樣。艾麗絲認為丈夫心中的陰影總會消除的,那隻是時間問題。

但糟糕的是,帕克的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受到了影響。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帕克問妻子誰在院子裏踢球時,艾麗絲驚訝地看著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兒子。在以前,兒子即使到更遠的地方,他也能看到。艾麗絲什麼也沒有說,隻是走近丈夫,輕輕地抱住他的頭。

帕克說:“親愛的,我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我已經意識到了。”

艾麗絲的眼淚流下來了。

其實,艾麗絲早就知道這種結果,隻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擊而要求醫生不要告訴他。

帕克知道自己要失明後,反而鎮靜多了,連艾麗絲也感到奇怪。

艾麗絲知道帕克能見到光明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她想為丈夫留下點什麼。於是她每天把自己和兒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經常去美容院。在帕克麵前,不論心裏多麼悲傷,她都努力微笑。

幾個月後,帕克說:“艾麗絲,我發現你新買的套裙那麼舊了!”

艾麗絲說:“是嗎?”

她奔到一個他看不到的角落,低聲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顏色在太陽底下絢麗奪目。

她想,還能為丈夫留下什麼呢?

第二天,家裏來了一個油漆匠,艾麗絲想把家具和牆壁粉刷一遍,讓帕克的心中永遠有一個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認真,一邊幹活還一邊吹著口哨。幹了一個星期,終於把所有的家具和牆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帕克的情況。

油漆匠對帕克說:“對不起,我幹得很慢。”

帕克說:“你天天那麼開心,我也為此感到高興。”

算工錢的時候,油漆匠少算了100元。

帕克說:“你少算了工錢。”

油漆匠說:“我已經多拿了,一個等待失明的人還那麼平靜,你教會了我什麼是勇氣。”

但帕克堅持要多給油漆匠100元,帕克說:“我也知道了原來殘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樂。”

油漆匠隻有一隻手。

哀莫大於心死,隻要自己還持有一顆樂觀、充滿希望的心,磨難又算得了什麼呢?隻要學會享受生活,擁有走下去的勇氣,你的人生就仍然是五彩繽紛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將人的心完全壓製。隻要相信自己,人生就沒有承受不了的事。至於受老板的責罵,受客戶的折磨這種小事,你還會在乎嗎?

第十一節 人生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命運是注定的,當不幸來臨時,我們不要隻等著命運的宣判,而要學會與命運抗爭,與自己抗爭,才能獲取幸福。

1940年6月23日,在美國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一位黑人婦女生下了她一生中的第二十個孩子,這是個女孩,取名威爾瑪·魯道夫。

四歲那年,威爾瑪不幸同時患上了雙側肺炎和猩紅熱。在那個年代,肺炎和猩紅熱都是致命的疾病,可這個瘦小的孩子居然挺了過來,但她的左腿卻因此殘疾了。從此,幼小的威爾瑪不得不靠拐杖來行走。在看到鄰居家的孩子追逐奔跑時,威爾瑪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她沮喪極了。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裏,經曆了太多苦難的母親不斷地鼓勵她,希望她相信自己並能超越自己。母親的鼓勵給了威爾瑪希望的陽光,威爾瑪曾經對母親說:“我的心中有個夢,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母親問威爾瑪的夢想是什麼。威爾瑪堅定地說:“我想比鄰居家的孩子跑得還快!”

母親雖然一直不斷地鼓勵她,可此時還是忍不住哭了,她知道孩子的這個夢想將永遠難以實現,除非奇跡出現。

四處求醫,但還是沒有效果。堅強的母親沒有放棄希望,她從朋友那裏打聽到一種治療小兒麻痹症的簡易方法,那就是泡熱水和按摩。母親每天堅持為威爾瑪按摩,並號召家裏的人一有空就為威爾瑪按摩。母親還不斷地打聽治療小兒麻痹症的偏方,買來各種各樣的草藥為威爾瑪塗抹。

奇跡終於出現了!威爾瑪九歲那年的一天,她扔掉拐杖站了起來。母親一把抱住她,淚如雨下。4年的辛苦和期盼終於有了回報!

開始時,她在母親和兄弟姐妹的幫助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行走,漸漸能穿著釘鞋獨自行走了。十一歲那年的夏天,威爾瑪看見幾個哥哥在院子裏打籃球,她一時看得入了迷,心裏也癢癢的,就脫下笨重的釘鞋,赤腳去和哥哥們玩籃球。一個哥哥大叫起來:“威爾瑪會走路了!”那天威爾瑪可開心了,赤腳在院子裏走個不停,仿佛要把幾年裏沒有走過的路全補回來似的。

十三歲那年,威爾瑪決定參加中學舉辦的短跑比賽。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知道她曾經得過小兒麻痹症,直到此時腿腳還不是很利索,便都好心地勸她放棄比賽。但威爾瑪決意要參加比賽,老師隻好通知她母親,希望能好好勸勸她。然而,她母親卻說:“她的腿已經好了。讓她參加吧,我相信她能超越自己。”事實證明母親的話是正確的。

比賽那天,母親也到學校為威爾瑪加油。威爾瑪靠著驚人的毅力一舉奪得100米和200米短跑的冠軍,震驚了校園,老師和同學們也對她刮目相看。從此,威爾瑪愛上了短跑運動,想辦法參加一切短跑比賽,並總能獲得不錯的名次。同學們不知道威爾瑪曾經不太靈便的腿為什麼一下子變得那麼神奇,隻有母親知道女兒成功背後的艱辛。堅強而倔強的女兒為了實現比鄰居家的孩子跑得還快的夢想,每天早上堅持練習短跑,直練到小腿發漲、酸痛也不放棄。

在1956年奧運會上,十六歲的威爾瑪參加了4×100米的短跑接力賽,並和隊友一起獲得了銅牌。1960年,威爾瑪在美國田徑錦標賽上以22秒9的成績創造了200米的世界紀錄。在當年舉行的羅馬奧運會上,威爾瑪迎來了她體育生涯中輝煌的巔峰。她參加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比賽,接連獲得了3塊奧運金牌。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命運是注定的,當不幸來臨時,我們不要隻等著命運的宣判,而是要學會與命運抗爭,與自己抗爭,隻有這樣才能獲取幸福。外界的一切因素都不是能夠打垮我們的因素,真正能夠打垮我們的是我們自己。所以,人生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