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談判繼續,不過這次談判非常順利,蘇方至少在態度上基本上放到了相對平等的位置, 不過蘇方還是不願意以大量技術來換青黴素的技術,一方麵可能是覺得中方這邊是故意的,另外一方麵不確定青黴素的生產成本是多少,何立文當時也直接表示基本上不賺錢,既然自己生產差不多成本,而且自己也最終肯定可以研究出來,那麼就先以設備交換產品了。
其實何立文最想要的自然是工業母機一類的設備,不過這個難度太高,另外何立文自己也有圖紙資料,不過是生產比較費時間了。
“終於達成了,這樣看來我們國家的工業可以更上層樓了。”
“是啊,新型坦克、飛機我們都已經設計好了,一直苦於自己的技術人員需要用手搓這些設備,雖然可以慢慢做出來,但是速度太慢了,等這批設備到位,我們的坦克、飛機、大炮這些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開始生產了,估計三個月到半年,我們便有了自己的生產能力,等到那個時候,才是我們真正對日反擊的開始。”
“嗯,你提供的飛機坦克設計參數我們也看到了,按你說的領先這個時代確實不為過,如果我們能在半年內實現量產,再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便可以成軍了。”
“新的裝備比現在的裝備操作更為簡單,新裝備列裝以後,現在的飛行員坦克兵最多培訓一個月左右,熟悉適應一下就可以上了。”
“難怪你一直強調加強這些技術兵種的培訓,這樣看來,隻要我們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那個時候我們兵力估計已經到了一百五十萬以上,再加上技術裝備的領先,這仗打起來就容易多了。”
“是啊,時間,我們至少得以維持現狀為底線,堅持一年半截的,國內基本上就問題不會太大了,不管是日軍還是國軍,然後用一兩年的時間把國內整頓好,那個時間預計蘇德也就正式開戰了,我們得搶在這個時間點前把國內基本上整理好,才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幾年世界大變局中分一杯羹啊。”
“你為什麼判斷蘇德必有一戰,聽你提過多次了,德國以目前體量,把北歐吃下來慢慢消化不好?”
“這個其實便回到了國與國之關利益問題了,德國是以擴展民族生存空間而發動戰爭,北歐地盤夠大,但是目前發現的資源不足,此其一,其二,一旦德國吞下北歐,那麼就直接和蘇聯接壤了,兩虎相鄰,你不出手就是我出手,畢竟已經互相威脅到對方的直接核心利益了,所以這一戰是不可避免的,其實我們與蘇方雖然相鄰,但是一個是實力目前差距太大,另外就是接壤的位置是相對苦寒的遠東之地,如果我們是在他們的核心發達地區相鄰的話,那就勢必會由遠交變成近攻了,這是利益決定的,和信仰無關。”
“看來確實我們應該更多角度地審視與蘇聯的關係了,好了,我們也可以經常書信聯絡,你們安排吃過中飯再回吧,今天就不能和你們一起吃飯了,祝你們一路順風。”
這也隻能是在散會以後的這段路順便聊幾句,畢竟太忙了。
何立文則直接回窯洞,畢竟這裏距離就幾分鍾,陳雪已經回了,不過今天是一個人。
吃過飯,兩個與負責接待的人報備後,自然有車負責送何立文去機場,何立文重新駕駛前麵開過來的偵察機直接返回黃崖洞不提。
依然在黎城降落,畢竟當時是直接從黎城這邊的航校“借用”的飛機,得還回來。
回去的路上是陳雪開的摩托車,這小丫頭剛學會不久,正在新鮮勁上,所以一有機會就吵著要她來開,現在全程水泥路,對駕駛技術要求不高,何立文自然是樂得清閑。
何立文坐在摩托車上,一路看著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地,想著設備到來以後的安排,現在蘇聯方麵挺著急的,何立文不確定是什麼原因,畢竟按曆史時間來看,蘇德戰爭在三年以後,但是不管那邊情況如何,他們著急對於何立文是好事,畢竟設備很快就能到,當然這個快也得一到三個月了,畢竟何立文總不能說你們存倉庫我自己來取吧。
而且這些設備數量雖然不是非常多,但是都是一些重型設備,也需要準備場地,就算現在弄過來也用不上,所以還是正常程序來辦就好了,有時候真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