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孩子“不聽話”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他的“好”(3)(3 / 3)

不過,這裏父母還要注意一個關鍵問題:如何看待孩子的這一係列“搗蛋”行為?

首先,父母要善於發現“闖禍寶寶”的閃光點。冰心曾說過:“瘋丫頭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對淘氣的孩子的經驗性評價。隻有在和淘氣的孩子的相處中,你才會發現,這些淘氣寶寶身上往往有許多閃光點,比如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大部分淘氣寶寶精力特別旺盛,在家裏喜歡向家長提問,在學校裏喜歡回答問題。

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既有長處也有短處。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尋找孩子身上的長處而不是短處。家長不應該擔心孩子淘氣和“不聽話”,而應承受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各種麻煩和危機,並在麻煩和危機之中看到積極麵而不是危機。家長要積極地看待孩子,從孩子身上看到最優秀的東西,期待未來會變得更好。

其次,要寬容。孩子漸漸地長大了,突然有一天,你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告訴你孩子的作業沒有做完,上課也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和同學打架……你大聲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有時居然還不肯認錯!

對孩子類似的行為,家長要學會寬容,接著分析原因。有的行為是孩子生理機能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有的是孩子自製力差,很難管住自己;有的是孩子做錯事後怕受懲罰,所以不敢認錯。對此,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說明其錯誤的危害,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如果你特別在意孩子無意之中的錯誤,往往會扼殺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兒子六七歲時,我也老當著他的麵指正他的錯誤。當我說他這沒對那有錯的時候,孩子明顯表現出了不悅和反感:“你就知道說哪個哪個好,就隻曉得說我的缺點,我也有優點啊……”是啊,當麵批評孩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潛意識中往往會這樣反應:瞧,我媽媽總是批評我,讓我抬不起頭。所以說,不管孩子闖了什麼禍,父母的粗暴言行,往往隻會暫時解決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在表麵上,孩子似乎接受了這種處理結果,而在心理上卻感受到了莫大的恥辱。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孩子愛闖禍是情緒受到某種壓抑的結果,而這種壓抑大多來自家庭,這種壓抑導致他們很少與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即使在家裏也一樣。這些壓抑會使孩子的騷動情緒日趨增長而變得不安分,他們尋找任何能夠得到刺激的事情,譬如打鬥、砸東西等,以發泄他們壓抑過久的情緒。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如何對待愛闖禍的孩子,如何把他們過剩的精力派上用場。

第一,父母可以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氛圍。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身處這樣的家庭氛圍,孩子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闖禍的“火藥味”才能逐漸消失。父母可以設計一些全家可以同時參加的活動,並把它堅持下去。具體做什麼不重要,隻要可以促進溝通和聯絡感情的就行,比如每天晚上分享一個故事,周末一起做一頓簡單的晚餐。總之,它應該是孩子喜歡的活動,讓你和孩子都能從中享受到快樂。在活動中,父母要多點兒耐心,並把這種相互間的交流視為樂趣。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諧的氣息,讓孩子有了想法便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來。

第二,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常常闖禍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強,他們希望通過與別人的交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但本身采取的方法不妥當,才給人一種愛惹事的感覺。

王林家的小龍今年4歲了,是個遠近聞名的淘氣鬼,無論是在小區,還是在幼兒園,都經常惹出一些麻煩來,弄得王林今天被這家找去,明天又得向那家賠不是。為此,他也沒少打罵小龍。王林擔心小龍再鬧事,所以他都會盡量減少小龍參與集體活動的次數。這樣,小龍施展才能的機會更少了,讓人覺得似乎除了調皮搗蛋之外,他做什麼事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