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讀懂孩子,才能與孩子快樂共處(3)(3 / 3)

因此,孩子提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的姿態:彎下腰,目光注視孩子,用點頭和微笑鼓勵他,並且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興趣,比如“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哇,很有趣!”等。

即使你有時無法恰當地回答問題,也不要含糊其詞,或者講些毫不相幹的事情,更不要“不懂裝懂”,信口開河去哄騙孩子,應該坦率地告訴孩子自己也不懂,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求答案,另外還必須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不是所有問題大人都能解答。對於自己也不清楚的問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百科全書上尋找答案,這樣還能讓孩子明白可以通過書籍學習知識和道理,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鼓勵他不斷探索。

父母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比如,一個孩子看著空中的滿月問:“爸爸,月亮會永遠永遠這麼圓嗎?”這位爸爸沒有直接回答,隻是說:“過幾天再來看,你就會發現這個秘密。”幾天之後,爸爸就帶著孩子出來看月亮。孩子看見了彎彎的月亮,又說:“爸爸,月亮怎麼變小啦?”這位爸爸仍未直接回答,而是答應過一段時間再帶他出來看。後來他又看到了圓圓的月亮,他高興地嚷道:“真有趣,月亮會從圓的變成彎的,又從彎的變成圓的。”這位父親的作答方式既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又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知道了“月有陰晴圓缺”的現象。

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導致孩子產生好奇的原因很多:有的孩子僅僅是想知道“這是什麼”,有的孩子則會疑惑“為什麼會這樣”。不同的好奇心,會導致孩子對事物和問題的思考和探索程度深淺不一,因而挖掘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就變得非常重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應該采取分階段的策略。

0歲~6個月大的孩子正處於揮拳踢腿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躺著的時候比較多,還不能很熟練地使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關節以及小肌肉,往往隻會揮拳踢腿。他喜歡關注空中的吊墜物,喜歡去觸碰那些懸掛在自己上方的玩具和物品。父母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在孩子的手腕上綁一個能發聲的小玩具,然後他就會發現隻要自己動動手就會有聲音發出來。通過這個遊戲,孩子會初步認識到自己的手的存在,以及動一動就會出聲這件事。

6個月~12個月大的孩子正處於摸爬啃咬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運動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媽媽的引導下,他可以獨立地坐,自如地爬。由於這個階段的小家夥正處於口欲期,什麼東西都喜歡用嘴去咬一咬,嚐一嚐,因此父母要保證孩子接觸的物品幹淨衛生。父母可以輔助他用手拿奶瓶,把奶嘴放到嘴裏吸吮,讓他邁出自己吃飯的第一步。孩子喜歡照鏡子,可以利用鏡子裏的孩子,教孩子認識五官,比如:“寶寶,這是鼻子。”“這是寶寶的眼睛。”

1歲~2歲的孩子開始進入獨立行走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活動空間更為廣闊了,他特別喜歡出門玩。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喜歡扔東西,對於這個現象,父母不必煩惱,反而可以通過讓孩子拋扔物品來培養他的好奇心。媽媽帶孩子到戶外時,可以把準備好的球遞給孩子,讓孩子向外扔。孩子每次扔球,都能使球滾動。經過多次重複這個動作,孩子越來越熟練,球也越扔越遠。孩子在不斷地、反複地扔東西的活動中,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動作“拋扔”和動作對象“物體”的區別與聯係,探索事物發生變化的因果關係。

2歲以後,孩子進入了越來越“調皮搗蛋”的階段。隨著“寶寶叛逆期”的到來,孩子的好奇心表現得無所不在。麵對好奇寶寶千奇百怪的問題,稱職的父母應該常為孩子的偉大發現而驚歎,盡管在成人眼裏孩子的這些發現太過平常。比如,孩子說“天上有飛機”,你可以說:“我居然沒看見,好高啊!哇,看!後麵還有一條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