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東坡詩話 (1)(1 / 3)

東坡詩話(1)

詩曰: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山川。

尋常巷陌猶簪笏,取次園林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鶯花無害日高眠。

這一首詩,乃宋朝高士邵康節先生所作。先生處於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禦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

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

當時,四川成都府眉州眉山縣,有一大賢,姓蘇名洵,字曰明允,號稱老泉。此人才高誌大,不樂讀書,笑傲山林以自樂,流連詩酒以為歡。為人仗義輕財,好施樂善。夫人程氏,蜀郡儒家之女。常勸老泉讀書,以取科第。老泉不從。一日,因縱酒感疾,閑居在家。見程夫人親筆寫了幾句,題在書房壁間:

童年讀書,日在東方。

少年好學,日在中央。

壯夫立誌,兩山夕陽。

老來讀書,秉燭之光。

人不知書,悠悠夜長。

嗟爾士子,勿怠勿荒。

老泉歎道:“賢妻誨我深矣。果然人不知書,如長夜漫漫,一無所見。我今年未三十,須發將白。若不讀書,悔之晚矣。”因而立誌攻書,連登上第,官至翰林侍講兼大理寺丞。後人有言讚曰: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程夫人所生二子。長名蘇軾,字子瞻。次名蘇轍,字子由。又-女,名小妹。老泉遊宦於四方,程夫人自在府中教訓二子,皆成大儒,小妹亦為才女。後人有詩讚程夫人相夫教子之賢雲:

賢婦從來勵丈夫,老泉三九始通儒。

不是閨中勤警策,人間那得顯三蘇。

兄弟二人,才學高華,文章富麗,不亞於父。老泉官為大理評事之時,兄弟二人隨父入京。一個十八,一個十六,俱入監讀書。歐陽修先生掌國子監,深愛其才。常言:“此二人得誌,老夫當讓一籌。”在監三年,才名動於天下。嘉佑丙申年,時當大比。八月初旬,頭場已近,兄弟二人一齊染病。歐陽先生時以大學士為主考,韓魏公為宰相。奏曰:“有眉山蘇軾、蘇轍,才高博學,與父蘇洵齊名,天下號為三蘇。今當大比,兄弟二人以病不得入場,恐失真才,望陛下展期數日,以待二人痊可,應得英才入彀,有光大典。”仁宗天子準奏,特賜展期十日,以八月十九為頭場,以待二蘇病好入場。此千古以來聖君賢相愛才好士未有之洪恩也。詩曰:

聖主尊賢展試期,天恩浩蕩古今稀。

漫言宋室多賢輔,自是君王明聖時。

不上五日,兩蘇病體全安,將養幾日,雙雙入場。三場已畢,兄弟二人,名登上第。主試官呈上卷子,仁宗天子看了又看,親用禦筆題於卷尾:

兩蘇兄弟奇才,可謂一門雙璧。

暫為詞苑之臣,終作兒孫輔弼。

禦授蘇軾、蘇轍俱為翰林編修之職。顧謂曹皇後與太子英宗曰:“今日可排佳宴,為朕賀得奇才。但朕年已老,待汝兒孫嗣位,必大用之,朕又當為汝等賀得兩賢相也。”於是宮幃之內,父子祖孫,交相慶賀。如仁宗者,可謂愛才之極矣。

當朝天子愛賢才,兄弟雙雙入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