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起(1 / 3)

華夏國,昆侖山,自古都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是修仙得道故事傳聞最多的地方。

自傳千百年前自有得道高人身居此山,脫離世外。雖然昆侖山間自有參天古樹,鬱鬱蔥蔥,也有眾多靈物,嬉鬧山林,但是幾百年來那些求道之人可謂是踏遍群山也沒有尋到所謂的修仙得道之人,更別提傳說中的騰雲架霧之術。

漸漸的也不知道是從何人那得來的消息,昆侖山頂,雲霧繚繞之處,就在這雲霧之中藏有真正的昆侖派,卻不是凡人可以到達的,沒有仙緣終身隻能徘徊在真正的昆侖派之外。

今天真正的昆侖山頂來了訪客,在山頂無人可窺測的雲霧中,一個身穿藍衣梳著古老的道髻的道人立於山巔。隻見道人形若癲狂,一身道袍舞起山風,從吹散的絲絲雲霧中可以看到道人正在一手指天,一邊指指點點嘴裏還不落空正在還罵罵咧咧,看起來居然像是在嗬斥蒼穹。

“豈有此理,氣死老道我了!天地不仁,老天簡直混賬,道爺我修道百年一直戰戰兢兢,恪守己道,不知道經曆多少機緣總算已快大乘,可謂大道可期。適才剛有所悟,為何這才感應天機就要渡劫飛升?莫真不是當道爺我好欺負,天要絕我不成。”

道人果真是氣急,不停的在垂手頓足,腳下的雲霧被道人一足踏下如同水紋般散開,驚才發現道人雙腳懸空而立,腳下雲霧彌漫居然是真正的踏雲之術。適才的話語配合這一手神乎奇跡之術這道人居然是陸地神仙的人物。

不多時隻見山頂雲霧迅速結成小水滴被上升氣流所托,飛快的聚積成為雲朵,雲朵越積越多霎時就烏雲蓋頂。道人四周雲霧慢慢消散,於此同時還刮起了咧咧山風。

伴隨著烏雲的聚積,眼前隻見風起雲湧,如果是感覺更敏感的人會發現山頂的環境貌似都發生了某些無法言說的奇妙變化。

常人隻會感覺突然附近的空氣清新了許多,雖然山間的空氣本來就優於別處,但是現在給人的感覺仿佛都能聞到雨後清明的味道,讓人久聞之下精神都振奮不少而且就連眼睛觀物都好似都清晰多了。

而懂道的人就會驚詫的發現天地四方的靈氣正在急速聚集,自從上古道統低落之後,伴隨著天地靈氣更是虛薄的讓人無法感受,這也是導致現代人的體質跟古人天差地別。

任誰也無法想到地球上如此稀薄的靈氣,此時在昆侖山頂居然能聚成肉眼可見,簡直讓人不可思議到極點。這一切的變化定然是源於那個懸立於山頂的道人。

雲霧去散後道人的身影逐漸清晰了起來,隻見道人身穿寶藍色道衣,樣式古樸,內襯為白色對襟繡花洞衣,道衣的背後繡著一個八卦圖,不知道是空氣水分過多還是光線的折射,道衣背後的八卦還隱約透出明黃色的光澤帶有一些仙器的感覺。細看之下才發現這身道衣卻是殘破不堪,大洞三處,小洞十八處有餘,也不知道是什麼年頭的古舊破爛被道人拾到穿於身上。

道人頭發如同瀑布般垂落,比起那些頭發柔順的廣告更有著一種天然的感覺,青絲在頭頂挽成了一個古代的發髻。在盤起的頭發上有著一支鳳釵插在了上麵。這枚鳳釵做工極為精致,用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工藝可謂是巧奪天工。隻是如此精巧美妙之物戴在一個男人頭上甚是古怪。鳳釵的質地看似黃金白銀但是當中卻有一抹抹流光快速閃過。

道人腳踩的一雙黑色布鞋看起來也似不凡,等等,雖然樣式普通但是一看之下就能發現是一雙老北京納底鞋,在看看鞋底的線頭,顯然就是地攤出品不是凡品。大概就是十塊一雙,二十買兩的貨色。

道人麵色白皙似雪,眼如璨星,雖然穿著不倫不類但是麵容確是俊朗非凡,像是不食人間煙火之人。隻是此時臉色顯然發苦,正安靜的抬頭看著天上烏雲,一絲苦澀在眉頭緊皺不開。

許久道人仿佛是歎了口氣“罷了,罷了,是福是禍都這麼著了。既然已經來了,看來我就是那個應劫之人退縮也是無用,隻是沒想到古籍所寫的天劫居然如此厲害,還當真有氣機牽引一說,直接作用於元神慢慢的給我一種緊迫感,天之道果然是不可測啊。師傅,徒兒終於走到了這步,也不知道當年你讓我修道是對是錯……”道人思緒不由的翻滾起來。

話說到這個道人,別號流雲上人。多年前的一個冬夜,流雲的師傅下山尋藥在山腳的溪流旁撿到了被棉襖包裹凍的嘴唇發青的流雲。老道士也是慈悲,眼見流雲即將失去生機就渡了自己的元氣保住了其性命,並且留下字條言明自己道觀所在隨後帶著流雲上山了,當然自此再也無人尋來。

流雲打小就被老道收養於山上的破舊道觀,道觀無名,不僅殘破不堪,牆倒磚塌,也根本沒有人來修繕和供奉。整個道觀中也就流雲和其師傅兩人,除了一間起居的臥房還算完好,道觀別處也無力重建。所以無論何時何節整個道觀都是冷清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