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龔天廬認母團圓(1 / 2)

結束篇 龔天廬認母團圓

四十年後……

山還是那些山。但人們卻把那世間的路,越踩越寬了。

還有那些該走的和一些不該走的人,不知道是忍受不住塵世的痛苦,還是覺得地獄和天堂裏好玩。總之,都競相著趕了過去。然而,人生有如那山中之木,林裏之竹。老的,經不住風霜雪雨的煎熬,幹枯死亡了。但卻在那老根之下,一經春風春雨滋潤,那些新木,新竹,又蓬勃的生長了出來。

原來,萬物都是有根的。

那一天清晨,不知從哪裏飛來了一大群喜鵲。一大早就在山月庵的四周,叫鬧個不停。

已過八十高齡的?惠法師,被那些喜鵲早早的就給吵醒了。她起床慢慢地整理好衣衫,拄著拐杖,蹣跚著去到了庵外。

東天霞光滿天。山水遠近處,白霧蒸騰,紫氣氤?。叫人覺得好不神清氣爽。

?惠法師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空氣,頓覺心曠神怡起來。她用手撫摸著一株二人合圍的大柏樹,歎謂道:“時光真是過得快啊!六十多年前,老身被師傅救上山月庵時,這根柏樹,還是一棵小苗呢。轉眼間,就長成參天大樹了!”

?惠法師顫微微的,又走到另一棵三葉鬆前,輕輕地撫摸不停。這棵樹,還是在五十多年前,?惠法師從庵裏送走兒子之後,親手栽下的。她把無窮無盡的思念,都寄托在那棵小樹苗上,期望著寄養在龔家茅棚的兒子,也如這棵鬆樹,茁壯成長起來。如今,當年的小樹苗,已經長成合圍的大樹了。可是,當年的兒子呢,卻四十年來,音訊全無。

茗之老尼輕輕地去到?惠法師身後,她看見師父在擦著眼淚。她想,一定是師父又在想念龔天廬了。

茗之老尼輕輕扶住?惠法師,笑著安慰道:“師父啊,今天是清明節。好久都沒有聽到,有這麼多的喜鵲歡叫了。會不會是當年的天廬小弟,就要回來看您老了啊!”

?惠法師回過頭,看著茗之老尼笑道:“一晃四十年過去了,那孩子到底去了哪裏,杳無音信。你說他就要回來,真是笑話哩!”

“師父,膳房裏早餐已經準備好了。我們還是回房用飯去吧!”茗之老尼對?惠法師道。

?惠法師點點頭,在茗之老尼的攙扶下,慢慢地轉回了庵去。

快到午時時分,一大隊人馬,從夷川方向的古鹽道上,浩浩蕩蕩,疾馳而來。打頭是一頂八抬紅漆大轎,傘蓋鎏金,轎沿旒蘇斑斕。後邊一溜四乘小轎,緊緊地跟隨著。最後麵是大隊的人馬,歡聲笑語一片。

當那隊人馬,行進到龔家茅棚前時,駐足了下來。大轎停下之後,從裏邊走出來一位頭戴官帽,身著朝服,腰挎綬帶的官人。那官人出來後,抬眼打量著四周,把遠山近水都看了個遍後,才對聚在身旁的幾個兵士說道:“孩子們啊,我從這裏,一別就是四十年了啊!想不到,幾十年血雨腥風裏走過來,還能回到生養之地看看啊!”

那幾個兵士便紛紛問道:“父親大人,那間爛茅屋,可就是您當年的家?”

“正是啊!我就是從這茅屋裏,讓你們的爺爺,打著馬馬肩,送到縣城彭舉人的‘孺子堂’裏讀書的。”老人歎謂道。

“那爺爺奶奶他們現在,還住在茅棚裏嗎?”老人的一個兒子問道。

老人指著古鹽道邊,那刺梨棚下的兩個土堆,歎息道:“他們早已作古了。你們的爺爺,還是我在家時,就被一場莫名的天火,給燒死了的。你們的奶奶,到底是什麼時候死的,又是誰幫著把她埋到這裏的。我就不清楚了!”老人淒淒楚楚的搖著頭。

老人的兒子們便說:“那我們就趕快去將那些香蠟紙燭取出來,前去跪祭二位老人好了!”

老人揮揮手道:“去吧,去吧!先將爆竹煙花給準備好。回頭,我帶著你們的娘和姨們,去先行祭拜。你們就在後邊行禮吧!”

從小轎裏走出來四個穿金戴銀的貴婦人,一個個看上去,雍容華貴。她們聚到老人身邊,有的撒嬌,有的嗲聲。“老爺,想不到,你出生在這麼貧窮的山旮旯裏啊!你年輕時候的日月,都是怎麼過過來的呀?”

老人顯得不高興的對她們道:“怎麼過過來的?跟常人一樣過過來的!你們都穿戴齊整,隨我一道去祭奠父母去!”

鹽道上,擺滿了長長短短的鞭炮。有三個兵士,端著槍,準備著對天鳴放。

老人攜著夫人們,一齊跪在了墳前,點燃了香燭,焚燒起紙錢。可三拜九叩之後,還不見兵士們把槍鳴響,也沒有聽見鞭炮炸開。

老人回過頭來,氣憤地對那些兵士道:“你們還在磨蹭什麼?怎麼不把鞭炮炸起來?”

幾個流著汗水的兵士回答道:“回老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鞭炮一串串的,都點不著!”

“那槍呢?”老人又朝著舉槍的兵士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