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關於成功——做最好的自己(2)(2 / 3)

複旦大學附中的校長認為:優秀學生並非是靠某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而是在營養均衡的土壤中脫穎而出的。因此,學校應該營造寬鬆的氛圍,提供豐富的課程和活動讓學生選擇,例如,多布置一些“開放式”的作業、鼓勵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等等,以便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成功的支點。

正因為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每個人都有條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成功。

到達成功彼岸的秘訣

通過上麵幾節,我們已經就“什麼是成功”這樣一個人人關心的話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也就“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等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但是,相信更多的讀者一定更想知道下麵這個問題的答案:成功有秘訣嗎?到底有沒有行之有效的成功法則呢?換言之,如果成功是多元化的,如果“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徑,那麼,我們該在哪些具體的方麵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呢?

還記得此前提到的那個一心想做領導、做管理的名牌大學高才生嗎?這次對話使李開複思索良久,為什麼郭士納可以從納貝斯克食品公司空降到 IBM公司並成功地拯救了IBM?為什麼微軟公司要求每個副總裁都可以隨時接替任何一位其他副總裁的工作?思索的結果讓李開複更明確地意識到,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的,他們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為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一個“成功同心圓”來解釋。

什麼是“成功同心圓”呢?簡單地說,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因為價值觀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為的根本因素。如果價值觀不正確,一個人無論怎樣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

有了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對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人生態度包括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等六種,它們構成了同心圓的第二層。

最後,還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應用到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六種最基本的行為方式中,它們構成了同心圓最外麵的一環。

隻有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個人才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將這一成功法則逐步細化後,我們可以得到完整的成功同心圓。

1.價值觀

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這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

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作出正確的抉擇,意味著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托付的人。

隻有從誠信出發,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這種成功法則其實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提倡和推崇的。例如,《大學》中說:“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話不正點明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心”和“誠意”)對於為人處世乃至建功立業的重要性嗎?

2.態度

有了正確的價值觀,還必須努力培養自己,使自己具備正確的、可以適應當代社會的人生態度。這裏所說的態度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理解為做事的基本原則。

態度是行動的前提——態度受價值觀的指導,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態度也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社會和他人心目中映射的結果——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他就不可能體現出這些正確的態度或品質來。

概括起來,一個人應具有的最為重要的態度有六種,分別是: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同心圓的第二層中,六種態度兩兩一組,構成了三個對立統一的邏輯關係。第二層每兩個相對的態度都存在對立統一的內在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