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章(1 / 3)

西湖居士 著

第一回 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

第二回 八王爺蒙恩獲美 狄千金慰母修書

第三回 寇公勸駕幸澶州 劉後陰謀換太子

第四回 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

第五回 小英雄受困求簽 兩好漢憐貧結義

第六回 較技英雄分上下 閑遊酒肆惹災殃

第七回 打死凶頑除眾害 開脫豪傑順民情

第八回 說人情忠奸辯駁 演武藝英傑縱橫

第九回 急求名題詩得禍 報私怨越律傷人

第十回 受傷豪傑求醫急 濟世高僧贈藥良

第十一回 愛英雄勸還故裏 恨奸佞賜贈金刀

第十二回 伏猛駒誤入牢籠 救故主脫離羅網

第十三回 脫圈套英雄避難 逢世誼吏部扶危

第十四回 感義俠同伴離奸 圓奇夢賢王慰母

第十五回 團圓夢力薦英雄 奉懿旨勇擒龍馬

第十六回 感知遇少年訴身世 證鴛鴦太後認親人

第十七回 狄公子乘醉尋奸 包大人夜巡衡事

第十八回 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

第十九回 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

第二十回 獎英雄實至名歸 會俠烈情投意合

第二十一回 薦解征衣施毒計 喜承王命出牢籠

第二十二回 離牢獄三傑談情 解征衣二雄立誌

第二十三回 現金軀玄武賜寶 臨凡界王禪收徒

第二十四回 出潼關劉慶追蹤 入酒肆狄青遇母

第二十五回 設機謀智拿虎將 盜雲帕巧伏英雄

第二十六回 軍營內傳通消息 路途中痛懲強徒

第二十七回 因心急圖奸惹禍 為國事別母登程

第二十八回 報恩寺得遇高僧 磨盤山險逢惡寇

第二十九回 信奸言頑寇劫征衣 出偈語高僧解大惑

第三十回 李將軍尋覓欽差 焦先鋒圖謀龍馬

第三十一回 勇將力剿大狼山 莽漢誤投五雲汛

第三十二回 貪酒英雄遭毒計 冒功肖小設奸謀

第三十三回 李守備冒功欺元帥 狄欽差違限趕邊關

第三十四回 楊元帥怒失軍衣 狄欽差忿追功績

第三十五回 帥堂上小奸喪膽 山澗中莽將呼援

第三十六回 莽先鋒質證冒功 刁守備強辭奪理

第三十七回 守備無能軍前出醜 欽差有術馬上立功

第三十八回 思投效強盜進征衣 念親恩英雄薦姐丈

第三十九回 臨潼關劉慶除奸 五雲汛張文上任

第四十回 龐國丈唆訟納賄 尹貞娘正語規夫

第四十一回 逞刁狡沈氏叩閽 暗請托孫武查庫

第四十二回 封倉庫儒臣設計 打權奸莽漢泄機

第四十三回 楊元帥上本劾奸 龐國丈巧言惑主

第四十四回 罵奸黨貞娘自縊 捏供詞莽漢遭殃

第四十五回 佘太君金殿說理 包待製烏台審冤

第四十六回 行色匆匆星夜登程 狂飄颯颯中途落帽

第四十七回 郭海壽街頭賣菜 李太後窖內逢臣

第四十八四 訴冤情賢臣應夢 甘淡泊故後安貧

第四十九回 包待製當殿劾奸 沈禦史欺君定罪

第五十回 賢命婦獲救回生 忠直臣溯原翻案

第五十一回 包待製領審無私 焦先鋒直供不諱

第五十二回 複審案扶忠抑佞 再查庫假公濟私

第五十三回 孫兵部領旨查庫 包待製驚主伸冤

第五十四回 宋仁宗聞奏思親 王刑部奉旨審案

第五十五回 刁愚婦陷夫不義 無智臣昧主辜恩

第五十六回 王刑部受賄欺心 包待製夜巡獲證

第五十七回 勘奸謀包拯持正 儆貪吏王炳殉身

第五十八回 懷母後宋帝傷心 審郭槐包拯棘手

第五十九回 假鄷都郭監招供 真惶恐劉後自裁

第六十回 迎國母君王起駕 還鳳闕李後辭窯

第六十一回 殯劉後另貶陵墓 戮郭槐追旌善良

第六十二回 安樂王喜諧花燭 西夏主妄動幹戈

第六十三回 楊宗保中錘喪命 飛山虎履險遭擒

第六十四回 丟失毒錘西軍敗陣 安排酒宴宋將慶功

第六十五回 悼功臣加恩後嗣 慮邊患暗探軍情

第六十六回 稽婚姻狄青盡職 再進犯夏主鏖兵

第六十七回 美逢美有意求婚 強遇強灰心思退

第六十八回 趙元昊兵敗求和 宋將帥凱旋完娶

狄青演義

第一回 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

詩曰:

一編欣喜有奇文,奸佞忠良各判分。

決獄同欽包孝肅,平戎共仰狄將軍。

威棱麵具留佳話,旋轉宮闈立大勳。

莫笑稗官憑臆說,主持公道最情殷。

卻說大宋真宗天子,乃太宗第三太子,名恒。初封壽王,尋立為皇太子。太宗崩,遂登大寶。在位二十五載,壽五十五而崩。溯其即位,在戊戌鹹平元年,其時乃契丹統和十六年。考帝之初政,寬仁慈愛,大有帝王度量,然好奉道教,信惑異端,以致禍亂叢生,屢有邊疆之患,後有契丹澶州之擾也。

且說真宗登基後,即進劉皇妃為東宮皇後,封贈李妃為宸妃,二後俱得寵幸。其年兩宮皇後齊懷龍妊,真宗暗暗欣然,惟願二後早生太子,接嗣江山。當時朝中文武,自首相一品以下,二三四品官不下百餘員。其中忠誠為國者不少,奸佞不法的亦多。時稱為賢良的有太師李沆、樞密使王旦、平章寇準、龍圖閣待製孫爽四位大臣,真乃忠心貫日的賢臣。隻有王欽若、丁謂、林持、陳彭年、劉承畦五人,相濟為惡,聚斂害民,時人號為朝中五鬼。又有包拯初為開封府尹,龐洪職居樞密副使,忠佞二臣,容後交代。

卻說庚子三年,有內監陳琳,一天出朝上殿,俯伏金階,口稱:“我主萬歲,奴婢見駕。”天子一見說道:“你乃掌管宮闈司禮內監,今來見朕,有何章奏?”陳琳奏道:“奴婢並非文武司職,並無本章上奏,不過麵陳罷了。”天子道:“你且當麵奏來。”陳琳道:“隻因上年蒙我主隆恩,放出宮內中年妃嬪一千五百餘名,各官民父母領回已訖。如今三宮六院,缺少了許多妃嬪,遂覺不夠使喚,望乞我主萬歲頒旨,另選少艾,以備宮中充用。奴婢職掌內宮,不敢隱瞞。”當下天子聞奏,暗想:宮中妃嬪,上年雖則放出一千五百餘名,目下少年者尚屬不少,倘若再選,豈不有屈民間多少年少美女!如今朕有個主意,想上年王嫂賓天,八王兄中饋已缺。他年將半百,尚無後嗣,不著趁此選點秀女,挑其美麗超群有貴相的,送與王兄作配,豈不是美事。倘或一二載產下麟兒,以接宗枝,也未可知。當日真宗想定主意,隨即降旨前往山西太原。隻許一府挑選才女八十名,不許多選,亦不得借端滋擾良民。限五個月內回朝繳旨,即命陳琳前往。陳琳領旨,天子退朝進宮,文武官員各回衙署不提。

單說內監陳公公齎了聖旨,帶了八名近身勇士,一千護送宮女的兵丁,一路長行,一月餘方得到了山西省首府太原。早有大小文武官員前來迎接欽差。陳公公一路進至城中,一同滾鞍下馬,到了大堂,開讀聖旨已畢。眾文武接旨之後,一同見禮,依次坐定,談說一番。是夜置酒相待,晚膳已完,眾文武各自散去不表。

卻說太原府城中大小文武五十多位官員,當時得知萬歲旨下,挑選才女,以備內宮之用,大家怎敢延慢。知府轉委知縣,傳集保領人等,一刻齊集縣堂。有縣主吩咐傳言:“當今萬歲旨意,挑選美女八十名。不論官家宦女,民家才女,凡十三歲以上,十九歲以下,生來才貌兩全,俱要報名上冊。限十日之內,報足八十名之數,候欽差挑選。如有匿名違命循私,定當重責不貸。”眾保各領命而去。

當日地方保領於一府之中,城廂內外,不論名門宦戶,逐一點名核查。不想太原一府地方,軍民百姓,貧富不一,聞此消息,甚是驚惶。內有許了人的,自然即時完娶,其年少些未曾定配的,倉卒間也不用過聘,立刻嫁娶的甚多。至有年高定了年少,貧賤娶過富豪的也不少。若論挑選宮女,於一府地方隻選八十名,眾民何故如此慌忙?皆因父母愛惜子女,好不容易將女兒育成十四五歲,有六七分姿容,倘或被選,便永無相見之日,猶如死了一般,為父母者又怎不著急?當日不特民間慌亂,即名門官宦之家,倘有美貌超群、才情出眾的,也都不敢隱瞞,隻因奉了聖上旨意,你傾我軋,皆要獻出。

期滿這一天,眾美人帶至金亭驛中,計民家美女卻有二百餘名,內中官宦之家的貴女不過二十名。陳琳一一挑選過,其上等美麗,身材窈窕,纖纖指足者,不過五六十名,其餘的雖然有六七分容貌,不是麵色黑些,便是身材不稱,都選不上。陳琳道:“眾位大人,你們若不嗔怪,咱就直言了。想聖上上年放出中年宮女一千五百餘名,如今隻選回稍美者八十名,可謂仁德之至了。咱家臨出京之時,聖上曾命要首選一名絕色才貌雙全的為貴人,豈知太原一府地方,八十名尚且不足,眾位大人試想,難道咱家就這樣還朝複命不成?倘列位大人有意隱瞞,欺著聖上,就難怪陳某親往挨查。倘若眾官長中查出有美麗貴人,勿言某之不情,奏明聖上,以違旨論!”眾文武聽罷,皆無言語,隻是眼睜睜的看著一位官員。

此人姓狄名廣,現為本省太原府總兵,祖上原居山西。他祖父名狄泰,五代時曾為唐明宗翰林院。父親名狄元,於本朝先帝太宗時,職居兩粵總製,威振邊夷,名聲遠播,中年而亡。老夫人嶽氏尚存,生下一子一女,長子即今狄廣總爺。後得懷胎幼女,喚名千金,長成十六之年,真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不獨精於女工,而且長於翰墨,還未許字人家。這嶽氏老太太愛之猶如掌上之珠,怎肯去報名上冊?如今狄廣聽了陳琳要親身到各府搜查,眾官員也都知狄門有此美女,內中亦有為子求過婚的,隻因老太太不舍,未能成就。當時狄爺知瞞不過,心中悶悶不樂,隻得與眾官同聲說道:“陳公公將就些,且寬限我們三天,如有美不獻,一朝奏知聖上,也怪不得了。”當時陳琳允諾,眾文武各散回衙。

單說狄爺已有二女一子,長名金鸞,次名銀鸞,但次女未及三歲,已早夭亡。如今大小姐年方九歲,公子狄青初產,方才對月。當日狄爺回至府中,滾鞍下馬,回進後堂,悶悶不樂,不言不語。孟氏夫人見此光景,即呼:“老爺往日回來,愉顏悅色,如今有何不樂?”狄爺見問,便將陳琳催迫之言,細細說知。夫人聽了,也覺驚駭。正在對坐愁悶,不料小姐適進中堂,一聞愁歎之聲,也覺驚惶。聽了哥嫂之言,早已明白,便輕移蓮步,來至堂中,與哥嫂見禮,隻做不懂,開言道:“哥嫂緣何在此愁歎,有甚因由?”狄爺見問,隻得叫聲:“賢妹,愚兄因思父親棄世太早,說起不禁令人感傷。”小姐道:“哥哥既然思念父親,緣何又有違逆聖旨隻恐舉家受累,罪過非輕之言,此是何說?”狄爺夫婦聽罷,低頭不語,小姐又道:“哥嫂所言,妹子已經盡悉,今日既然事急,何必隱瞞?”狄爺聽了,即道:“賢妹嗬!不幸父親歸天太早,拋下萱親在堂,隻有你我兄妹二人。如若今日將妹子獻出上冊,一來怕哭壞了老母,二來難以割舍同胞之誼,因此覺得愁悶不堪。明天待愚兄備下一本,請陳琳還朝,奏個明白,正在籌思,不知可否。”小姐聽了,說:“哥哥,此事萬萬不可!哥哥為官日久,豈有不明法律之理?聖上倘準了此本固好,倘或不準,怪責起來,聖上一怒,哥哥便有逆旨之罪,一家性命難保,反累及母親,豈不是隻因妹子一人,使哥哥負了不忠不孝之名,此舉望哥哥再為參詳。”狄爺聽罷,低頭想了一番,便問:“賢妹,依你主意怎樣?”小姐說:“依愚妹之見,還是舍著我一人,既保全了舉家大小,又免了哥哥逆旨之罪,方為上策。但不知哥哥意下如何?”狄爺不覺愁眉倍蹙,長歎一聲。三人談論一番,不覺天色已晚。

忽然過了三天,是日狄爺夫妻,正與小姐商量之際,隻見一個老家人慌忙走進內堂,口稱:“老爺,今有陳公公領了軍兵,先往節度使衙門搜尋,少刻定到我們府中來的。”狄爺聽了,悶上添愁,孟夫人嚇得沒了主意。小姐說:“哥嫂不必慌忙,愚妹自有定見。”便吩咐老家人:“且往外堂喚中軍迎接陳公公,請他早回金亭驛,不必到我府中。就說狄總爺有位姑娘報冊。”當下老家人領命出外堂去了。小姐喚丫環進佛堂內,請到嶽氏,老太太坐下,看見孩兒愁容滿麵,又見媳婦女兒,各人一汪珠淚。太太見此,好不驚駭,即問:“你夫妻兄妹為何如此?”狄爺隻是搖首難言,猶恐太太悲痛。太太又問女兒:“你因何也是如此悲傷?其中必有緣故,快些說與為娘得知。”狄小姐未及啟言,淚浮粉麵,說聲:“母親,女兒從小長育宦門,深居閨閣,有誰委曲我,隻因今日聖上有旨,到本省點選秀女,冊上缺少人數,欽差難以複旨,隻要官宦人家閨女補數。如今挨戶搜查,如若再匿名不報,全家就有不測之災。早聞報到挨搜至節度使府中,搜畢必然來搜查我府了。隻因哥嫂慌亂,又無可再設施的,女兒隻得舍著一身去報名,以免滿門之累。但割舍不得母親之恩,哥嫂之情,因此不免悲傷。”言罷,珠淚沾襟。老太太聽了此言,嚇得魂飛魄散,手足如冰,母女抱頭痛哭。

狄爺夫婦正勸解間,有老家人跑進內堂,報說:“中軍官方才將陳公公請回金亭驛去了。陳公公說:‘老爺若肯將小姐獻進,至為知機,但切不可延留過久,即日就要回朝複旨。’”狄爺說:“知道了,你去吧。”家人退出。

卻說這狄廣止有一子,方在哺乳,固屬不知事體,即九歲女兒,雖知人事,別離苦楚,到底不甚明白。隻有母女夫妻四人十分淒慘。又過了三天,見老家人傳報:“陳公公今日立刻要請小姐出府,因於官宦人家選足了八十名之數,隻少我家小姐一人未到。”老太太聽了,倍加淒慘。狄爺夫婦含淚苦苦相勸,老太太隻得揩了眼淚,說:“也罷,我為娘且送你至驛中,以盡母女之情。”狄爺連忙吩咐備了兩乘大轎伺候。小姐帶淚相辭嫂嫂,這孟氏夫人下淚紛紛,各言珍重之話。

當時母女上了大轎,狄爺騎上駿馬,一班隨行家將,一路呼呼喝喝,出了大堂,來至驛中。先差旗牌官去通報,然後將二乘轎抬到內廂,狄爺下馬相隨,來到大堂。陳公公敬他是位小姐,又是狄爺同到,忙下階相迎。母女下了大轎,太太攜挽嬌兒站立堂右,陳琳先與狄爺見禮,後對小姐舉目一瞧,果然生得姿色美麗,與眾不同。

有詩讚曰:

嬌豔輕盈一朵花,西施敢與鬥容華?

慢言秀美堪餐色,再世楊妃產狄家。

當下陳琳看見小姐生得容光姣豔,迥異尋常,滿心喜悅,說聲:“總戎大人,此位是令愛小姐麼?”狄爺道:“非也,乃下官同胞小妹。”陳琳道:“原來乃大人今妹。果然天生麗質,非凡美所及,倘注上冊名回朝,如經聖上青目,必然大貴,福分非輕的。”狄爺說:“老公公前日有言在先,倘眾文武中有美不即獻出,回朝奏知聖上,以違旨論。但下官思量,妹子雖有此美材,隻因家母年高,愛惜女兒如珍,真難割愛,是以延遲至今始報。望祈老公公回朝將就些,以免下官有欺君之罪,不勝感激!”陳琳道:“總戎大人何須過慮。你今依旨將令妹上冊,何雲欺君?其遲些報獻,不過人子體念親心之意,陳某怎敢誅求。但令妹是何閨名?”狄爺道:“小妹閨名千金。”陳琳即命執筆人,將宮女冊上頭名注上狄千金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