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相撲
我很愛看日本的相撲,不為那繁雜的儀式和說不清的規矩,隻為參賽者那獨特的體型和裝扮。相撲,用中國話來記錄日本的發音是“死貓”,很有意思。但參賽者絕非“死貓”,他們看似肥胖臃腫,實際都是很靈巧很有力氣的人。他們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很有人緣兒,收入是天文數字,美女都追他們。
我常為自己的體型而傷腦筋,但每每看了“死貓”,一切減肥計劃便全部付諸東流——
我苗條得很呐!
17.雜牌軍的穿——留學的故事(之一)
人雜穿的衣服也雜,可以說到了五花八門的程度。埃裏姆披的是大白單子,德國的哈貝爾是蓋不住屁股的超短裙,美國人的T恤衫能跳長袖舞,韓國某姬的鞋跟有三寸,還是夜光的……我是很實際的人,牛仔褲上頭是件寬大的日本和式大棉襖,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是舒服暖和,能給人以親切感。
隻有我們的日本老師,從來都是西裝革履,屬正規軍之列。
正規的老師麵對雜牌的學生,很有風情。
18.雜牌軍的吃——留學的故事(之二)
有時上連課,雜牌軍們就隻好自備戰飯。
穿得雜,吃得也雜。在中午短暫的時間裏,在教室狹小的空間中,彙集了中國的醬豬蹄、韓國的蒜辣醃白菜,美國的三明治、印度的咖喱飯、俄國的酸黃瓜、英國的臭奶酪,日本的腥魚糕……
各人的飯盒一打開,教室裏什麼味道都有。
整個一個世界真奇妙。
19.圖文聲並茂的教學——留學的故事(之三)
我們班的紀律是最鬆散的,上課可以喝水、嚼口香糖,可以打瞌睡、說話,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講述抒發自己的觀點。
有一天上課,我在黑板上畫了一頭驢,引得世界驢叫一片。
是因為我不會說“驢”這個單詞。
20.日本語漢字的欺騙——留學的故事(之四)
日語裏的漢字對中國人來說很有欺騙性,一不留神往往上當。例如日語的漢字“汽車”,實際意思是中國的“火車”:“手紙”是“信”:“大丈夫”是“沒關係”:“勉強”是“學習”等等,風馬牛不相及。
我的同學老宋,見廣告上“人參”便宜得讓人難以置信,就一下買了10公斤。於是,老宋就掉進“人參”陣裏了,拌“人參”絲,燒“人參”塊,炒“人參”丁,打了一通很熱鬧的。“人參”仗。
日語的“人參”是中國的胡蘿卜。
老宋永遠地記住了“人參”這個詞。
21.日本語外來語的艱難——留學的故事(之五)
日本是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這也體現在他們的語言上,大量的外來語用假名標出,給人一種食洋不化的直接。這對中國人來說是個艱難。
留學生們去滑雪,女生宮某去領滑雪用具。
原來宮某把字母說反了,這一反,“滑雪”就變成了“接吻”。
22.誰造的字——留學的故事(之六)
學日語最困難的要數金發碧眼的洋人,那些筆畫繁雜的日本漢字於他們簡直如天書一般。美國黑妞詹妮被叫上黑板聽寫單詞,黑妞為“看護婦”三個字大傷腦筋,回頭向下麵求助,下麵於是群魔亂舞般一通比劃,別說美國人,就是日本人也看不明白。
美國人在下頭罵,誰造的字?
俄國入朝後頭一指,中國人。
中國人便搖頭晃腦,一臉得意。
23.他是什麼圈的——留學的故事(之七)
外國人在日本學習日語分漢字圈和非漢字圈兩類,例如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屬漢字圈,美國、俄國等屬於非漢字圈。
來了個某國的大少,白衣白袍,說話打嘟嚕,一句日語也不會,卻天馬行空般很驕傲。大少在寫他們國家的文字的時候,我們都願意看,那些字連鉤帶點,從右往左抹,可謂新奇獨特。
大少非洋非漢,誰也說不清他是什麼圈的。
老師說我們是少見多怪。
24.狗熊橫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