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瑞
《靈寶真一自然經訣》雲:正一真人曰:人奉經慕道,亦有真應,或聞香煙芳徹,或聞琴瑟之音,或聞空中雅雅誦經,或見圓光如日及真人十方天尊飛仙真人,能有斯之異,精進不怠,庶必得仙道。
《太平經》雲:人君為善於內,風雨及時於外,故瑞應反從人胸中來,故有可欲為皆見瑞應,何有不來者乎?夫至誠乃感皇天,陰陽為之移動,誰往為動者乎?身形不能往動也。動也者,冥乃心中至誠感天也。
又雲:瑞者,清也,靜也,端也,正也,專也,一也。心與天地同,不犯時令也。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惡者致惡,正者致正,邪者致邪,自然之術,無可怪也。故人之心端正清靜,至誠感天,無有惡意,瑞應善物皆三六四為其出。古者聖賢用心清凈專一,故能致瑞應也。
《諸天內音經· 大聖眾真頌》曰:妙會自然感,靈瑞發空洞,世爛啟幽期,障蔽日月光,玄陰不解夜,四眾並恭恭,靈運自應圖,倏欻朗太空。
災異
《太平經》雲:今天地開辟以來,凶炁不絕,絕後復起,其故何也?其所從來者,乃遠復遠,本由先王治小小,失其綱紀,災害不絕,更相承負,稍積為多,因生大奸,為害甚深,動為變怪,前後相續,而生不祥,以害萬國。其所從來,獨又遠矣。君王不知,遂相承負,不能禁止,令人冤呼,嗟動天使,正道失其路,王治為其傷,常少善應,人意不純,轉難教化,邪氣為其動,帝王雖愁,心欲止之,若渴而不能,如之何?君五雖有萬人之仁德,猶不能止,此先王流災也。故反以為行善無益,天道無知也。禁民為惡,愁其難化,反相尅賊,急其誅罰,一人有過,乃及鄰裏,重被冤結,積多惡氣,日以增倍,以為道德與經無益,廢之而不行,各試其才,趣利射祿,鬭命中者為右,是為亂天儀無法之治,安能與皇天心合乎?天甚病之久矣。陰陽為其失節,其明證也。治得天心,然後邪可去治易乎故。今教以上皇興平第一之道,得而急行,惡可消滅。天之佑善者,明矣。先王災雖流積一旦除滅易耳。今帝王乃居百重之內,用道德仁義,乃萬裏百姓皆蒙其恩,父為其慈,子為其孝,家足人給,不為邪惡。
怪祆
《太平經》雲:天道乃祐易教,祐至誠,祐謹順,祐易曉,祐易勑,將與人君厚,故教之,不與其厚者,不肯教之也。猶若世人相與親厚,則教示以事,不相與至厚不肯教示之也。教而不聽,忿其不以時用其言,故廢而置之,不復重教示之,於是災怪便止,不復示勑人也。如是則雖賢聖,聾闇無知也,聰明閉塞,天地神祇不肯復諫止者也。古者,聖賢重災變怪,因自繩正,故萬不失一也。
夢相
《太霄琅書經》雲:兆暮臥獨處,當以帝章置於心。(今釋,帝章者,瓊文章符也。)即有太冥真仙來衛兆形,影應夢相,與真共言,不出九年,得麵對。
真人
《無上真人內傳》雲:尹喜為關令之時,常夢見天真或曾同遊四海之外,心中昭然,有所覺悟,乃冥契玄聖,自然而同符也,老君感焉。
《後聖九玄道君列紀經》雲:後聖君母先夢玄雲日月纏其形,乃感而懷焉,育之亦有群龍吐水盥器中。
《靈寶真一自然經訣》雲:正一真人曰:夫人將當得靈寶經者,必先有靈應,或夢見天尊真仙,或見山學道士及雲車寶蓋龍鳳,或夢登山見聖人宮室及飛行虛空、見七寶珍物珠玉,或夢上天見天王帝主。此皆宿命合道,玄象告應者也。
《雌一五老經》雲: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若數遇惡夢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試,三曰屍賊,厭消之方也。夢覺以左手撚人中二七過,啄齒二七,而微咒曰:
大洞真玄,強練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節度,速啟太素三元君,向遇不祥之夢,是七魄遊屍來協,萬邪之源,急告桃康護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體門,黃闕神師、紫戶將軍把鐵搖鈴,消滅惡津,反凶成吉,生死無緣。畢,若又臥必獲善應,而向造為惡夢之炁,則受閉於三關之下,三年之後唯神感旨應,乃有夢也。皆知見將來之明,無復占不祥之想也。若夜臥遇善夢者,吉。應好夢而心中自以為佳,則吉感也。臥覺,當摩目二七,叩齒二七,而微咒曰:
太上高精,三帝丹靈,絳宮明徹,吉感告情,三元柔魄,天皇受經,所向諧合,飛仙上清,常與玉真,俱會紫庭。畢。此大洞秘訣,以傳於始涉津流者矣。
吉兆
《太平經》雲:旦夕學以大吉之道,纔得中吉耳。學以中吉,纔得小吉耳,學以小吉,此已入凶道矣。
又雲:王者深得天意至道住祐之,但有百吉→ 無有一凶事也。
凶徵
《太平經》雲:夫惡乃死凶之處,故凡人不力學吉,輒且入凶。夫凶廼天下惡名。稱夫凶者,乃天地人萬物所疾惡,不可久存,是大患之本,禍之門戶。
服餌
《太上太真科經》雲:服餌將藥,不須厚饌。
《太上太霄琅書經》雲:除欲滅私,服禦吐納,赤精五牙,金丹玄素,眾術億千,輔佐成功,隨緣施用,不可偏滯,諸術而功行無涓,空望長生,萬無一果,良由世人學法多執偏術,見其序說,便謂為奇,修之無驗。
又雲:虛妄術本輔功,功在遣欲,欲不能遣,因術迷經,經出世者餐霞餌氣,毀易身形,雲人羽客,神靈同遊。
《五符經》雲:真人告禹曰:汝功德感靈,天人並助而年命向凋嶮矣哉!乃口訣以長生之道,示以真寶服禦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