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話 開訓(下)(1 / 2)

老唐坐在我對麵,也是一臉的無奈,我們倆劃拉來劃拉去,總結原因為下麵三條:一、兵員質量整體在下降;今年的兵多數在85、86年出生,而且農村兵的比例在下降,更多是來自城鎮的戰士,由於家庭條件較好的原因,多數戰士其實沒有吃過苦,或是接受過嚴格正軌的訓練。新兵連的訓練相對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到老連隊,實力的不同,馬上就會拉開差距。二、思想上還是沒重視;戰士們雖然士氣挺高,但對這些基礎的訓練卻並不重視,相反,他們對未來要從事的專業訓練一無所知,因此,他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缺什麼,更別提缺什麼練什麼了。三、訓練方法要改進;一下子將這些基礎並不是很好的戰士提高起來,靠現在老連隊的訓練顯然是不行的,還是要改進訓練方法,讓那些基礎差的同誌們要循序漸進趕上大部隊。

找到了問題,下麵就要針對性想辦法了,老唐歎口氣,“兩周陸訓時間,不知道夠不夠迎頭趕上啊!”我也有點煩躁“這事我也有責任,沒看遠,我也覺得訓練就是那回事,隻要去做就能做好,看來,太主觀也幹不好活。”

看來,隻能是盡力讓大家適應訓練,盡力提高成績了,至於最後的結果,我和老唐一致認為不去趕訓練進度,照著連隊實際情況走,這樣起碼把基礎搭好了後麵走的更踏實一些。而且,我是學醫的,我還有個理由就是很多戰士力量協調等各方麵能力都沒達到標準,就強行開始專業訓練,那種高強度的訓練時間一長,很多人會有身體勞損,輕則是骨膜炎關節炎,重則是腰肌勞損和椎間盤突出。我在去年就已經發現了到了八九月訓練高峰期很多戰士總是帶傷往衛生隊和體係醫院跑。這其實就是基礎沒打好的後遺症,說實話,訓練大綱還是硬性了一些,我發現它並沒有考慮到人的能力參差不齊的因素,很多連隊越是嚴格按照訓練大綱來越是在後期傷病員增多,戰鬥力下降。

考慮很久後,我和老唐商量著還是采用多管齊下的辦法,一是老兵帶新兵,按照目前編製采用一對一的模式,每天進行基礎性訓練:徒手五公裏、單雙杠、俯臥撐、蛙跳、折返跑,不斷重複進行。跟不上整體進度的就進行針對性加練,一定要在心理和生理上適應這種訓練強度,這樣新兵才能跟上老兵的步伐。二是減少思想教育時間,將多出來的時間用在連隊內部比賽上,將許多小項目拆開讓新老兵進行比較,這樣可以不斷激發新兵的鬥誌,老兵也不至於懈怠,通過這種比賽激勵官兵的訓練熱情。三是晚上看完新聞聯播後,給大家播放往年的專業訓練錄像,讓大家都大體明白自己以後要幹什麼,為什麼去練,做到心中有數。

訓練,就這樣如火如荼的開始了!全連按照我和老唐的計劃進入了熱火朝天的訓練中。

眼看一周都過去了,其他連隊都已經在進行器材熟悉拆裝分解的陸上訓練了,我們還在由老兵們帶著新兵進行體能訓練和力量訓練,其他幾個連隊主官遇到我都說“喲,王連長看來是要把基礎訓練抓高抓強啊!尖刀連不愧是尖刀連!”這樣挪揄式的語氣讓我很難接腔,我隻得尷尬笑笑,不予回應。

在第二周開始時候,連易營長都來看我們連隊訓練了,易營長看了一上午,一句話沒說,弄得我心裏忐忑不安,要知道,在我們這種技術性很強的專業部隊,政委可以是外調的,團長幾乎都是從連長到營長再到參謀長一路實打實的升上去的。易營長可以說是有豐富訓練經驗的,他的不予置評讓我心裏著實發虛,不過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隻能說是硬頂著撐下去了,不然基礎和專業訓練兩天都顧不到,必須舍棄一頭抓基礎,我想想又硬下了心,繼續按照訓練計劃進行。

讓我稍微安點心的是雖然訓練了一周多時間,可是效果還是看的到的,幾乎所有人都能達到最基本的合格標準,不會出現一二個遠遠拉在後麵的情況,至於連隊拖油瓶—小胖子憬和,現在已經能勻速跑完全程,勉強跑在及格線內。力量上也基本能跟上和他對搭的吳超班長,起碼兩個人抬一個橋板,一個來回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