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向新世紀的女性散文(1 / 1)

1.走向新世紀的女性散文

——《當代女性散文精粹叢書》總序

謝先雲;高建平

《當代女性散文精粹叢書》和大家見麵了。

她凝聚著我們的心血和希望。

我們期待:她能夠展現20世紀夕陽下女性散文的藝術風采,她能夠傳導女性散文家呼喚21世紀黎明鍾聲的心音。

當我們縱覽本世紀中國散文發展的曆史進程時,深深感到本世紀散文的發展出現了兩大高潮,一個是在“五四”至二三十年代,一個是在80年代的後期。前者全麵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三大高潮時期(先秦、唐宋、明清)的全部精髓,尤以唐宋散文中的清新俊逸,詩情濃鬱為最。後者直接汲取前者的藝術滋養,但是由於人類文化的累積遞進發展,由於當代意識的大量注入,使這時期的散文更為深刻、更為豐厚、更為沉雄,精神境界也更為博大。雖然,當代散文還沒有出現像魯迅《野草》那樣極其深邃、極其含蓄,心靈與外部世界契舍得那樣深刻、那樣完美,人生境界和精神世界那樣偉大崇高的藝術高峰,但是應當說有一批散文作家正在以自己的苦心營構和藝術心血創造著這樣的藝術瑰寶,在迫近著這個藝術高峰。一個十分突出的事實是,一批青年女散文家的崛起和她們那令人顫栗、令人震悚的藝術創造使我們不能不駐足凝視,悄然而生敬意。

我們可以開列出這支女散文家新軍的長長名單:蘇葉、陳慧瑛、馬瑞芳、李佩芝、韓小蕙、筱敏、葉夢、張立勤、紊素等,還有著名女詩人舒婷,也許是女性更為敏感,更為執著,也許是女性對中國社會和自己的人生之憂患更深,體驗更切,她們作品中的人生意識比起其他作家來更為濃烈,思想衝擊力更強,對人生和曆史本相的揭示更為入才三分,真實和凝重得無以複加。蘇葉的《車轔轔馬蕭蕭》,唐敏的《女孩子的花》,鐵凝的《草戒指》、《女兒河》,筱敏的《規矩》,還有韓小蕙的作品尤令人感觸良多。

這批女散文家的作品透現出強烈的探索、變革精神。不再是唐風宋韻小橋流水,不再是窗前月下吟詩賦詞,不再是楊柳池台綠肥紅瘦,也不再是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等等。曾經以溫馨、稠穠、綿麗之筆寫過《我的大院,我昔日的夢》的韓小蕙寫出了心靈最隱秘的悸動和哲人般的思索,表現著對人生本相和人類精神的超越時空、超越功利的形而上的哲學感悟,書卷氣極濃(《悠悠心會》、《人生難耐是寂寞》、《心想事成》等)。她們的新作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思辨色彩特別濃烈,哲理情致特別突出,在個人體驗和感悟的精神活動中插入了時代精神的翅翼,是詩意審美和哲理思辨的完美契合,達到了一種自由的、全新的境界。在唐敏、筱敏的心中,不再是莫紮特和貝多芬,也不再是芳草美人金絲小鳥式的黛玉、寶釵之類,而是時時刻刻喧囂著人生衝突的隆隆滾石之聲;在鐵凝的藝術視野中,不再是外部世界的紛繁變幻或喧響躁動,而是心與心的溝通、契合、交流,是靈魂超越時空的永恒搏動,是人格自主和人格尊嚴的憧憬,是形而上的追求。

社會的發展,不同文化的碰撞,時代風雨的侵蝕,使當代人的精神世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複雜、更為豐富,心靈的躍動變得更充滿變幻感,更具有強勁和快速的節律,作為心靈之藝術的散文,它的從思想到藝術的全麵變革和探索,正是亟須解決的藝術課題,正是藝術發展的必然。我們編選的這套叢書,之所以在第一輯中首先選擇鐵凝、唐敏、韓小蕙、筱敏這幾位相對更為年輕的作家,就是因為她們的散文探索精神更強,審美特性較濃,且風格各異,耐人咀嚼。

在20世紀的夕陽下,她們的創作是麵向未來的。未來不僅意味著時間上的無限性,也意味著勃發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辯性。在向未來的行進中,想象的光輝照亮前程,思辯的利劍穿透混沌,使未來的夢想變為現實。

她們的創作是麵向世界的,她們投入世界,與世界共憂,思考人類共同的主題,與一切思想者共渡人類精神的大海。讓中華文化參與到世界文化的共同創造之中。

她們的創作是麵向心靈的。麵向心靈並非一味玄思冥想,而是深刻地認識人類精神的本相,挖掘人類精神的底蘊,使心靈博大者更博大,堅毅者更堅毅,使浮躁惶惑者找到精神的家園,得到片刻的安謐。

因此,她們的創作是麵向新世紀,呼喚新世紀,走向新世紀的。

朋友們,新世紀在向我們召喚,讓我們和女性散文家們同行,一起瀟灑地往前走。

1993年初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