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的還是假的(1 / 2)

一台4寸的液晶顯示器正前方,一名帶著眼鏡的瘦弱男生正在拚了命的敲打鍵盤,他的打字度非常快,甚至帶著一股歇斯底裏的感覺。 Ww W COM

一副廉價的鍵盤在他的手指下麵出了悶悶的劈啪聲響,聽起來急促又帶著不明的味道。

熒幕上是好幾個QQ的對話框,還開著十幾個網頁,其中有一些論壇,也有一些軍事網站。

這個男生正在對著其中一個QQ群飆,一個人舌戰好幾個對手,話題也是非常高大上的話題,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種猜想分析。

和很多很多網絡上的鍵盤俠一樣,這位叫做李樂的男生沉浸在自己可以拯救世界的幻想之中,通過看不見的網絡拚命的對那些反對者們傾瀉著自己的思維彈藥,力求全殲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合的對手們。

正所謂吃著地溝油的命,操著中南海的心,李樂堅持的鐵十字正義和現代主流的價值觀格格不入。

而且也沒有實際結果作為支撐,他隻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加上一些自認為精準的數據去服別人,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你能不能點兒幹貨?納粹就是納粹,不犯錯誤也是一個死,懂麼?德國那點兒家底,還好意思出來爭霸世界?”聊對話框那邊,一個網名叫做艾森豪威爾的家夥出了這麼一句,後麵還跟了一個十分欠揍的得意表情。

和支持德國的人不同,站在盟軍陣營的人往往都是辯論的獲勝方,他們有大筆的數據作為自己論點的支撐,所謂物資國力都碾壓當時的德國,會輸掉戰爭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反正無論喜歡德國的人出什麼花樣來,他們隻要得意的把從貼吧論壇上複製黏貼的數據丟過來。

然後欠揍的反複強調“五月不投降,八月就遭殃,核彈落柏林,納粹死光光”這個結論,就足以讓大部分德國支持者們絕望了。

“我再一遍,我喜歡德國是喜歡德國那種嚴謹的精神,還有自強不息的信念……那些靠幾倍的兵力打贏戰爭的事兒,有個毛線的美感!”李樂敲打著鍵盤,做最後的掙紮。

作為一個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他雖然對那段遠去的戰爭曆史非常有研究,卻也無法反駁那些已經成為現實的結局。

“呦嗬?就你這水平還信念精神呢啊?開什麼玩笑?”看到李樂還在堅持,對方顯然很有一種落井下石的爽快感覺,立刻打字嘲諷起來:“和日本人一夥兒的國家,你也好意思給它洗地,要不要臉啊?”

“……”是啊,一個立場上和日本眉來眼去的國家,怎麼可能洗地呢?作為一個中國人,喜歡德國的同時往往也在無限痛恨著另一個軸心國成員日本。

在羨慕德國二戰那些經典的戰例還有無數王牌精英的同時,誰又不銘記著日本禽獸們帶給祖國的恥辱與毀傷呢?

每一次談論到這裏的時候,李樂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他喜歡德國人民為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做出的努力,他也崇拜那些在戰場上馳騁縱橫的名將們,也同樣羨慕在那段歲月裏都能提出種種科技創新的德國科學家們。

同時,他也厭惡那罪孽深重的屠殺,厭惡那些勾心鬥角的容克貴族,厭惡那些貪婪的國家蛀蟲,厭惡那個時代裏被烙印上黑暗的納粹信仰。

他是一個很理智的愛國者,崇拜遙遠歲月裏的獨裁和黑暗,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出恥辱的影子罷了——就如同一戰後的德國那樣,上下一心滿懷國家狂熱的走出來。

從自己電腦桌所在的那個角落裏走了出來,李樂對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伸了一個懶腰,他身後是一個對於這個狹房間有些巨大的書櫃,裏麵滿滿的都是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

這是他這個“技術宅”畢生的積蓄,也是他唯一值得驕傲的地方。

多少個日日夜夜,他都是抱著研究德國武器技術數據的權威刊物睡去的,又有多少個日日夜夜,他看著讀了不止一遍的希特勒人物傳記睡去。

為了自己的愛好他甚至購買了不少外國權威文獻,用翻譯軟件一個字一個字的學著看裏麵的內容。

“哈哈哈,不敢了吧?就這熊樣還敢出來和別人辯論,回家補補課去吧。美國二戰下水了多少艘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就有三十多艘,你那狗屁德國連一艘都沒造出來,還有臉吹牛呢?傻!”電腦對麵顯然並沒有準備放過李樂,繼續站在物資優勢的角度無情的嘲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