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十六回《瞞消息鳳姐設奇謀泄機關顰兒迷本性》中襲人得知賈母等決定將寶釵配給寶玉的準信,心裏猶如“水落歸槽”,心想:“果然上頭的眼力不錯!這才配的是。我也造化!若她來了,我可以卸了好些擔子……”黛玉與襲人,寶玉小時候是在一塊吃、一塊住的,直至大一些才分開,黛玉曾說過一句話:“你說你是丫頭,我隻拿你當嫂子待。”黛玉對襲人一直是極好的,不但有友情,還存有親情,但襲人為了一己私利,如此對待黛玉,確實心機太重。
襲人的心機重也給自己增加了心靈的負擔,不僅寶玉懷疑她是“告密者”,員工也罵她是西洋哈巴狗。襲人雖活得很累,卻並沒有獲得同情。
智慧金言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在各種利益衝突中要超脫一點,肯讓、能讓、善讓,不要斤斤計較,心機太重。有道是“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
一切失敗,皆因“無知”
王熙鳳的缺陷其實也是現代管理者常見的缺陷,就是文化知識不足,造成品質和涵養不能同步,因此缺乏科學的民主管理。
幾千年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教育以育人重德為教育目的,以有教無類為教育理念,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以人的自省自察的方法進行道德教育,主張在讀書治學中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但是,那個社會重男輕女,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王熙鳳從小就被當作男孩來養,沒有受到多少教育。來到賈府擔任大管家後,各種雜事纏繞著她,也沒有多少機會參加文化課的培訓,因此她很難得到教化。
我認為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和其品格、能力成正比。這就強調了一個公司的管理者,應該對員工進行後續教育。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說:“我們的生活由於無知而普遍地縮短。”“無知”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要意識到自身的無知,而去改變它。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生代的企業家越來越年輕,學曆越來越高,知識結構也越來越完善,當我們已經站在浪尖不可回頭的時候,我們要參與競爭,隻有不斷地學習。
世界已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學習、改變、創業是我們要做的三個應對的策略。
美國《財富》雜誌指出:“未來最成功的公司,將是那些基於學習型組織的公司。”因此,建立學習型團隊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智慧金言
現在很多公司都規定每個員工每個月培訓的時間不能少於20小時,培訓內容包括企業文化、營銷技巧、管理與溝通等。單位,為每位新員工提供為期五天的入職教育培訓,讓他們了解公司發展曆程、創業精神、規章製度、福利政策和企業文化等。我們招聘員工,凡是應聘者張嘴就問多少工資、福利待遇的,我們大多不錄用;凡是應聘者說:“按你們單位製度執行吧、願和單位共同成長”的,我們雙手歡迎。我們不以優厚的酬勞去吸引員工入職,而是會告訴應聘者我們的團隊精神、我們遇到的困難、我們的前景,這樣他入職後,我們會了解他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以便於幫助他,讓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員工入職後,總是發現我們單位實際給他的遠遠超出招聘他時向他承諾的,他就會有意外的驚喜,從而煥發出更大的工作熱情。
王熙鳳的個性弱點和文化缺失
以往的紅學愛好者,在評王熙鳳時都大多評說她的道德不好和心狠手辣。我認為她的管理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她的性格弱點和文化缺失。
王熙鳳作為管理者的性格弱點:太自負,不知低調,喜歡聽好話。
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鯨卿得趣饅頭庵》中的這件事一直被有些人當作王熙鳳“貪汙”、“受賄”的例證。我們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老尼便趁機說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裏求太太,先請奶奶一個示下。”鳳姐因問何事。老尼道:“阿彌陀佛!隻因當日我先在長安縣內善才庵內出家的時節,那時有個施主姓張,是大財主。他有個女兒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廟裏來進香,不想遇見了長安府府太爺的小舅子李衙內。那李衙內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發人來求親,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長安守備的公子的聘定。張家若退親,又怕守備不依,因此說已有了人家。誰知李公子執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兒,張家正無計策,兩處為難。不想守備家聽了此言,也不管青紅皂白,便來作踐辱罵,說一個女兒許幾家,偏不許退定禮,就打官司告狀起來。那張家急了,隻得著人上京來尋門路,賭氣偏要退定禮。我想如今長安節度雲老爺與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與老爺說聲,打發一封書去,求雲老爺和那守備說一聲,不怕那守備不依。若是肯行,張家連傾家孝順也都情願。”
鳳姐聽了笑道:“這事倒不大,隻是太太再不管這樣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張了。”鳳姐聽說笑道:“我也不等銀子使,也不做這樣的事。”淨虛聽了,打去妄想,半晌歎道:“雖如此說,張家已知我來求府裏,如今不管這事,張家不知道沒工夫管這事,不希罕他的謝禮,倒像府裏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