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杜尚斌. 淺談風電產業中的風能技術. 新能源, 2009 (1).
66 摘自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power.com.cn/article/1078/art1078156.asp.
67 於樹峰. 生物質的開發與利用. 化學工業,2008(12).
68陳正中. 生物質能的研究進展. 化工中間體,2009(1).
69李利文. 生物質能發電模式探討.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0).
70張傑. 地熱能的利用. 農村電工,2004(10).
71吳學平. 可燃冰:21世紀的能源新寵. 科學之友,2009(1).
72可燃冰成為替代能源新熱點. TECHNOLOGY AND MARKET,2009(6).
73俞珠峰. 潔淨煤技術發展及應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2).
74紀雲鋒,張平. 21 世紀新潔淨煤發電技術—IGCC. 能源環境保護,2008(2).
75 張坤民,潘家華,崔大鵬. 低碳經濟論—社會篇.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60.
76徐龍,鄭慶有. 論建築節能技術途徑. 科學創新導報,2009(17).
77龍惟定,白瑋,範蕊. 低碳經濟與建築節能發展. 中國能源,2009(10).
78宋永華,楊霞,孫靜. 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電網. 中國能源,2009(10).
79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special/show.php?specialid=106.
80 摘自:2009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
81 徐小東,張炳力. 混合動力技術與未來汽車的發展.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82 李莉. 車用燃料電池備受矚目.TECHNOLOGY AND MARKET,2009(1).
8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能源技術領域分析報告2008.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
84低碳經濟不可逆轉的轉型. 中國證券報,2009.10.15. 第B04版。
85 碳交易風聲水起. 商務周刊,2007(10).
86 http://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NumOfRegisteredProjByHostPartiesPieChart.html.
87 曾智豪. 清潔發展機製研究.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4).
88 邊永民,蔣碩. 一類新型的貿易壁壘措施——碳壁壘. 中國對外貿易,2009(10).
89 邊永民,蔣碩. 一類新型的貿易壁壘措施——碳壁壘. 中國對外貿易,2009(10).
90 李靜雲. “碳關稅”重壓下的中國戰略. 環境經濟,2009(10).
91 王宇,李季. 碳金融: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創新機製. 中國經濟時報. 2008-12-19:第5版.
92劉潤生. 能源消耗與產業結構變遷.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9.
93吳美平. 當前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特點及演進方向. 商場現代化,2009(8).
94江洪. 自主創新與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8.
95李偉卓. 基於產業結構優化的節能環保問題研究. 長春:長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9.
96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局網站:http://nyj.ndrc.gov.cn/.
97李達.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基於長三角的實證研究. 上海:複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
98王曉光. 論基於循環經濟理念的產業結構調整. 唐山:唐山大學碩士論文,2003.
99錢楓林,劉強,陳幫華. 產業結構與環境汙染的關係淺析. 商場現代化,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