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員中,方向西屬於不怎麼在乎升遷的那種,這與他在基層搞得久有關,也與他的叔祖父當過大官有關。基層幹部搞久了,進步無望,就容易形成惰性,不會去想那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方向西的叔祖父方大石是共和國首批授銜的開國將軍,家裏都出了這麼大的官,見官他也就不怵了。好比一些大官的子女隨同出訪,下麵的市長縣長都會迎上去握手,那些孩子們還會覺得這很正常,因為他們是站在“高山”上,山下的人隻能是仰視了。當然方向西不會這麼做,他的叔祖父也不允許他這麼做。從內心而言,憑他的學曆和能力,在省政府最牛的、僅次於省政府權力的“小政府”發展改革委員會當到了一個處長,也足可以慰藉此生、榮耀門庭了。尤其是他當的是農業處的處長,凡略曉官場內情的人都曉得,這個處長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他和同學們在一起聚,有同學就發表肺腑之言:到那些什麼講師團、社科聯、檔案局、信訪辦、供銷社、地方誌、婦聯、文聯、僑聯等等廳局做一個廳長,還不如當你這個處長。方向西覺得這話的確是內行話,也是實在話。拋開受賄、以權謀私等不正當行徑不說,這個處長手中掌握的項目、信息、以省府名義協調上下級和各部門之間關係的特權、建議權、呈報審核公文的方便等等,毫不誇張地說,他這個處長輕而易舉便可以幫助很多單位和部門,尤其是幫助基層優先拿到名目繁多的好處。這是一個農業省,全省一百多個縣,僧多粥少,好處就那麼一點點,給誰都是合理合法的,那就看他們這些做具體工作的部門,願意給誰便怎麼措詞找理由向主任們甚至省領導彙報了。領導的拍板,就是來自他們工作部門的意見,很少有領導在呈上去的報告上不簽字的。一些地方要事半功倍盡快脫貧致富,往往就是他們這些關鍵部門一個小小的策劃和運作,這就是重要崗位的含金量和軟實力。這些好事,確實是很多廳局級領導做不到的,甚至一些廳局領導要請他這個處長關照關照,這種事情也常有發生。
方向西現在正麵臨著提拔的可能。發改委空出來一個副主任的位置,省裏已經明確在內部產生。已經完成了諸如考察之類的前期程序,進入到了決定命運的時刻。這次是三位處長“競爭”一個職位,其實說“競爭”也不合適,說符合以上條件的三個人中,隻能先上一個比較準確。
他們三個人,工業處王處長的優勢是資格老,做了十多年的處長,是個老好人。不足之處是能力平平。俗話說得好:“討米討得久,總要討壺酒”。他穩坐泰山,也不打算走動,就看組織上怎麼打發他。
另一個是投資處的餘處長,他的優勢是背景很硬,不但省裏高層、而且北京都有說得起話的人替他說話。上上下下的關係也很鐵,他是一個比較稱職的投資處長,一年中有一半時間在北京穿梭,他曾經拿下過連省領導出了麵都沒有拿下來的項目。在機關裏,他是個有爭議的人,能幹成大事,也常把一些事情幹砸。他愛仗義,幫助過一些和他心性相投的同事不少忙,有死黨。而對看不慣的人則嫉惡如仇,因此也有政敵。
方向西是發改委重要部門中最年輕的處長,不但年輕,而且組織上把一個非常重要的處室交給了他,他也把工作幹得有聲有色,是這個處曆史上工作幹得最好的時期。他性格好,為人低調,方方麵麵的關係擺得平,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一個適合從政的料子。他的劣勢是到省裏來工作的時間,比王餘二人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