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
【作者簡介】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元末著名畫家、詩人。他出身農家幼時曾替人放牛。由於他自力苦學,遂成通儒。但他屢試不第,遂放棄仕途,浪跡江湖。晚年同老母妻子隱居會(今浙江紹興)山中。他的浪漫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他的詩歌接近現實,鄙棄功名利祿,語言質樸自然,詩風樸直金健。著有《竹齋詩集》。
【注釋】墨梅:用墨畫出的梅。洗硯池:請洗硯台的池塘。頭:邊。樹:指梅樹。淡墨痕:呈現淡淡的墨痕。潔氣:清香純潔之氣。乾坤:指天地。
【講解】這是一首題畫詩。王冕向以擅長畫梅著稱。這首詩作者以水墨畫梅之後題於畫上的。詩中作者以潔香純潔的梅花自喻,表現出鄙薄流俗,澹泊明誌的品格。訪中的梅花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冰淸玉潔的梅花身上寄托著詩人的高尚節操。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廣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注釋】著:依著。這裏有挺立的意思。混:混雜、攙合。芳塵:一般的花草之輩。發:散發開來。乾坤:天地之間。
【講解】作者以挺立在冰天雪地中的白梅自喻,通過讚頌冰清玉潔的白梅不流於庸俗之輩,品髙誌大,為天下人播送清香,預示春意;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不染世俗,兼善天下的品格與誌向。白梅那種不在春天炫耀自己的美麗,而是在嚴寒冬天默默地向人間傾注愛心的精神不也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暑夜
此夜炎蒸不可當,開門高樹月蒼蒼。天河隻在南樓上,不借人間一滴涼。
【作者簡介】浙江臨安人。明代名僧。他本姓周字季潭,一生很有學問。洪武年間曾出使西域。
【注釋】炎蒸:唬人一樣。當:承受。蒼蒼:青白色。天河:即銀河,是人們在夜晚晴空中可以看到的由許多遙遠的恒星構成的光帶。
【講解】讀罷這首詩,人們似乎可以感受到酷暑夜晚,炎熱難當。作者沒有過多地寫暑夜怎樣令人難耐,而是寫在無處可以乘涼之時,不由得仰望星空,產生幻想:天河就近在南樓的上空,怎麼不肯借一滴涼水給人間涼快涼快呢?這比直接描寫酷暑更加具有感染力。
隱君
(明)高啟
渡山複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作者簡介】髙啟(1336—1374),字季迪,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他曾一度受明太祖重用,後在一次文字獄中因得罪明太祖而被殺。他的詩緣情而發,自然無拘,風格爽朗清新,描寫農家生活。有《髙太史大全集》。
【注釋】尋:尋訪,拜訪。隱君:隱士。君:對人的稱。複:又。
【講解】這首詩寫作者跋山涉水去拜訪隱居的朋友。一路上卷花絢麗,春風和煦,使得作者精神愉快,心情興奮,忘記了旅途的疲勞,竟然在不知不覺之間趕到了友人家中。這首詩作者順手拈來,隨口吟出,卻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美好景色的無限喜愛,極富感染力。
石灰
(明)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作者簡介】於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明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做官期間,為老百姓興利除弊,率領軍隊和百姓英勇作戰,擊退外族入侵。後來在帝位交易時,他被誣殺。他的詩憂國憂民,反映了一個政治家的堅定意誌和樂觀精神。著作有《於忠肅公集》。
【注釋】吟:吟頌,讚頌。若等閑:好像是很平常的。
【講解】作者從石灰“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燒製過程中,看到了石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崇髙氣節。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的作品。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石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不屈的精神予以讚美,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誌向。實際上,作者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清白,石灰的精神也正是作者崇髙人格的真實寫照。這首詩因其通俗明了和思想境界的崇髙在後世廣為傳頌,
除夜太原寒甚
(明)於謙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隻在屋東頭。
【注釋】除夜:除夕之夜。寒甚:冷得厲害,非常寒冷。寄語,捎話給某人。天涯客:遠離家鄉、寄居異地的人。底用:何用。
【講解】於謙是南方人,來到山西作巡撫,在除夕之夜,黃土髙原上寒冷的北風令作者多麼地難以忍受;但作者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並不是悲傷怨艾的感情,而是在困難麵前無所畏懼的樂觀精神。雖然除夜“寒甚”,但作者豪邁地說“輕寒底用愁”。在惡劣的環境中,作者卻看到了光明的未來,充滿了樂觀自信的信心,“春風來不遠,隻在屋東頭”。
雞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作者簡介】唐寅,字伯虎。晚號六如。江蘇吳縣人。明弘治年間中第一名舉人,世人又稱之為唐解元。明
代著名畫家、文學家。他一生蔑視世俗,生活放蕩不羈,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玩世狂放的故事。他的詩不受限製,多語,敢於大膽表達真情實感。著有《六如居士集》。
【注釋】裁:剪裁、製作。走將來:走過來。“將”是虛詞。千門萬戶:指眾多人家。
【講解】這是一首題畫詩。作者用近似民謠、謎語的手法,以遍俗的口語化語言抓住公雞的典型特征進行描述,的形象。詩的最後兩句表現了一種平時不炫耀自己;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品行。
題畫
(明)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陽猶在小橋西,微吟不道驚溪鳥,飛入釓雲深處啼。
【作者簡介】沈周,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他的詩也寫得很好,大多因情隨事而發,自然流暢,為人稱道。
【注釋】碧水:綠色的江水。丹山:在夕陽的照耀下,山嶺也被染成了紅色。猶:還。微吟:低聲地吟詩。不道:不料。啼:鳴叫。
【講解】這是一首題畫詩。作者根據畫麵中有山、有水、有拄杖老人、有夕陽小橋的意境,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設想了這樣一個極有動感的場麵:一位手持拐杖的老翁,在夕陽西照中輕輕吟誦著詩句,在山腳水邊悠然而行,沒想到這低吟之聲卻驚動了溪中的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飛入亂雲深處去了。這樣的描寫使本來無聲、靜止的畫麵,一下子變得有聲有色、活躍起來。這首詩題寫在畫上就為畫麵增添了幾分新的。
就義詩
(明)楊繼盛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作者簡介】楊繼盛字仲芳。河北保定人。明代詩人。明世宗的時候,他曾任兵部員外郎等職。他一生忠正耿直,與奸官佞臣勢不兩立,先後彈劾仇鸞誤國及嚴嵩十大罪狀,終被奸臣誣殺。
【注釋】1浩氣:正氣。還:歸還、回歸。太虛:指天空。紐心:辦心、忠心。千古:千秋萬代。生平:平生,平素。報:報效。補:補償。
【講解】這是作者彈劾奸相嚴嵩,被誣入獄,慷慨就義之前所寫下的一首詩。麵對死亡,作者浩氣凜然,忠心耿耿,毫無向奸臣權貴屈服之意,堅信己的正義之舉,必然會得到曆史公正的評價。雖然作者已為國家竭忠盡智,但他仍感歎未能更多地報效國家,驅除奸佞,他決心死後化為忠魂也要來補償。在他就義之後,人們吟讀這首詩,無不為之落淚。
田家
(明)黃淳耀
田泥深處馬蹄奔,縣帖如雷過廢村。見說抽丁多不懼,年荒己自鬻兒孫。
【作者介紹】黃淳耀,號陶庵,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明末詩人。他在明朝滅亡以後,仍參加嘉定人民的抗清鬥爭,被推為首領。清兵攻占嘉定以後,與弟自縊。他的詩文寫得質樸純厚,內容充實。著有《陶庵集》。
【注釋】深處:指遠處。縣帖,官府的文書。廢村,荒蕪的村莊。抽丁:抽壯丁當差或服兵役。懼: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