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求見後土(1 / 3)

更多的混沌凶獸洶湧而來,隻有不斷地更換更先進的武器,不斷提升實力,甚至要適度收縮戰線,才能稍稍應對一二。

盡管如此,一切都在可控的範圍。

沒有勾心鬥角的日子,總是平靜的。平靜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

眨眼間,七百年匆匆消逝。

桑天子的八卦,終於聚成五行,但八卦的虛影還沒消散。在境界上,他觸摸到大羅金仙中期的門檻,似乎進去了,又好像沒進去。

大羅金仙的境界,是對修士悟得大道的評估,這裏的每一層小境界都相差甚大。這一境界的修行,不僅要悟道,還要補全功德,補全道基,否則不僅大羅金仙修不下去,也沒有可能證道。而無論是功德還是道基,要補全都需要難以計數的時間,時間的計數不再以年計,而以元會計數,動輒數百元會,乃至於上千上萬元會。

初入大羅金仙初期,不過是初窺門徑,借用領悟的大道,增強自己的法術和神通。若修成大羅金仙中期,則需要明悟道則。

也就是說,以前修的法術隻是一項技術,現在要明悟其道理源頭。

由源頭出發,用於法術和神通。

由此可以看到,大羅金仙就像一個理論家,一個空想家,一個開創者,若是不能明悟真正的道,未必就比太乙金仙強。甚至還會錯亂,變得更弱。

但若是能明悟己道,則如同孫悟空得了筋鬥雲,上天入地皆有可能。哪怕隻是走了一小步,用之於對付太乙金仙時的自己,也有彈指可滅的可能。所以,凡是誌向高遠的修士,都會走上大羅金仙的路。

雖然是理論家,但判定是否修成大羅金仙中期,並非依靠某一場考試,也不是通過某一場比拚,勝了就是,輸了就不是。

判定是否是大羅金仙中期境界,有著內外兩個標準。從內看,要看功德是否飽滿,道基是否完整。凡有裂痕者,不入中期,也很難真正的進入中期。而從外看,要看聚頂的三花。三花中是否有道境盤繞不散,三花中的道境又是否能演化出術,使之雷擊不散,火燒不滅。

而到了中後期,三花中道境凝實,使五氣彙聚,在三花的道境中中和安定,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不安。

到那時,就算是先天法寶打來,也可以用三花中的道境抗衡一二。

而桑天子的三花中,已有道境盤繞,但是演化不出術來。

他演化出一朵燃燒的火雲,不用等外來的雷電,他自己一不留神,那火雲就隨風幻滅了。一點都不穩固。

無當聖母說:“這算成了。”

桑天子清楚,這可以算大羅金仙中期,也可以不算。

非得穩固下來,才能不心虛。

無當聖母見他心急,勸道:“莫要急於求成,你短短時日就能修到今天的地步,已經很快樂。大羅金仙的修行,一步都快不得,一著急道境就亂了,反而更慢。切要兼顧內外如一,悟道之後,要用悟道所得解讀你的法術和神通,法術和神通修行有所得,反過來促進你對道的領悟,由此循環往上,循序漸進。”

這便是她修行的方法。

一步一個腳印,不急不躁。

但桑天子不能不急。當他把惡屍送去黑暗之淵,他離證道的時間就進入了倒計時,如果不能在那之前做成,惡屍一毀,就得從頭再來。

難道他能經得起從頭再來嗎?

恐怕不能,別人也不會給他這個時間和機會。

所以他隻能急於求成——

但不能是毫無道理的急,必須找到彎道超車的路子,合情合理地加快修行。

可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要想加快修行速度,不可能沒有代價。桑天子想到了一個冒險的辦法,去廣成子遭劫的不周山底,取回天離火神鞭和番天印,甚至取回共工留下的東西。這樣一來,對凝聚五行,乃至凝聚地水風火的四象,都有極大好處。

不過,不周山底真的很危險。他問無當聖母,“最近不周山底有消息出來嗎?”

無當聖母並未關心這問題,也沒聽聞過,說:“沒有啊。倒是闡教那邊又有動作,雲中子煉製成一個傀儡機器,跟你的機器很像,加入了傀儡術。他的傀儡機器如同有了生機一般,可以主動修行變強。”

這不是她第一次提起此事。

每次說,都比之前更加嚴肅。

“可以主動修行?”桑天子將信將疑,說,“這樣跟創造新的生命還是有區別的吧。這個雲中子,也不知態度如何,看來有必要回去看看。”

回洪荒一趟,順便去不周山下探探路。有可趁之機,則順手為之。

無當聖母卻說:“不必去,很快,就有人帶著那傀儡機器找你。雲中子雖然品性很好,但畢竟有闡教的因果在,有些事他不能回避。我想,他自己不會來,但他製作的傀儡機器,會經廣成子一等之手,送到這裏。”

這推測合情合理,桑天子說:“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不過你說的很有道理,既然如此,我便分出三道變化身,回洪荒探探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