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傳言紛飛(1 / 3)

大秦統一後,焚書坑儒,刑法殘酷,繁重徭役,賦稅沉重,雖說功績很大,但鬧得天怒人怨,秦始皇十二年而亡,天下反秦。

當初,嫦娥在大秦投資不少,大秦得了天下,所有財帛十多倍奉還。

嫦娥仍在閉關修行,無暇旁顧。

玉兔和金蟾接收了財帛。將其隱藏在廣寒宮裏。

數十個須彌法寶被裝滿……

什麼叫富?太陰星是個榜樣!

峨眉山,公孫起求道:“先知,請助秦。”

桑天子好久沒有說話,想著後土娘娘的算計,想著前世今生所知的一切。良久,他忽然反問:“公孫起,為什麼嬴政執政十二年?”

“先知,此問有何深意?”

“巫族謀算頗有深意。那些事,想必已經做完了。十二年,很奇怪的數字。”

“十二年有什麼好奇怪。”

“不好說。”桑天子說,“娘娘說過,得了天下,哪怕隻有一天,也能做很多事。這都十二年了,想必目的早就達成了。諸聖執掌天下,恐怕不會讓巫族久居皇位。如果我猜的沒錯,秦二世那小子,不是正經的巫族吧?”

“大秦非是皇帝之秦,也是百姓之秦。大秦皇室如何,百姓是無辜的。”

“百姓也要反,你何必執著。”

“若先知能助秦,必能萬代昌盛。”

“這就是問題。”桑天子認真地說,“峨眉山會庇護一切生靈,使之不受戰亂之苦,包括大秦百姓。但是,我不會助秦。”

若助秦,之後呢?

秦國的百姓,比大漢的百姓過得好嗎?

如果為了秦國國祚,或可助。

但若說為了百姓,不可助。

公孫起聽到這裏,失望地說:“既如此,在下隻有舍先知而去,重歸地府。”

桑天子卻啞然失笑,想到公孫起來的時候,就很奇怪,如今秦始皇剛剛老死,他便要離去,就更奇怪了。想必,公孫起來峨眉山,也是帶著目的的,如今走了,想必是目的達成了。作為巫族戰神,作為刑天轉世,是該走了。

他說:“峨眉山來去自由。”

既然來去自由,離開也不必在意。

就連他自己,將來也要走。

這峨眉山畢竟是借來的,不是他自己的家。

借的東西再好,終究是要還的。

公孫起看出了桑天子表情裏的智慧,知道他剛才的話沒有瞞過桑天子。

他說:“先知智計讓人驚歎。他日若有差遣,起必千萬裏奔赴,遵從調遣。”

“嗯?”這一諾言甚重,桑天子說,“既然這麼說,我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

“若是照顧你的家人,不必差遣。”公孫起拍胸口保證道,“在地府,你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你的妹妹,就是我的妹妹。”

“知我心憂者,你算一個。”

“不,此事人盡皆知,鬼盡皆知。”

“嗯?沒那麼離譜吧……”

“哈哈,起告辭。”公孫起不再裝,退出大殿,一轉身,朝地府飛去了。

峨眉山的百家弟子,也紛紛離去。

天下大亂,他們是該入世了。

桑天子在高處看著離散的風景。

“先知。”蕭索的氛圍裏,無道子歡喜地來報,“我族三千七百二十二人,在無塵子帶領下皆來峨眉山定居。我族乃先民,皆可修習上清仙光,上清神雷,我族人皆欲以截教為師,以先知為祖,立一書院,曰‘上清書院’,還請先知準許。”

“我如此年輕,以我為祖就免了吧。至於建書院,是好事,我準許。”

“先知,你對我族有大恩,豈能不報?且我族修上清法,總要有個源頭。先知是截教之真傳弟子,論恩情,論天分,論氣運,皆可為此書院之祖。還請先知不要推辭。”

桑天子竟不知說什麼好,“唉,聽你這麼說我才意識到:我也千餘歲了。”

“先知之千餘歲,不同於別人千餘歲。”無道子真誠地讚一句,又說,“先知,我多年流浪,如今再見到族人,不勝歡喜,想要與族人相伴,故而自請在上清書院做個圖書館管理員。我因族人而生諸多私心,為公允故,特向先知辭行。峨眉山諸事,我已交代趙長香、王少賢、無魔、順慈仙姑和焦葉,分別接管了諸事。”

上清書院也是峨眉山中的事。

並且與桑天子直接相關。

“你也有了去處。”桑天子一聲感慨。

“屬下仍忠於先知。先知若有命令,屬下上九天,下黃泉,在所不辭。”

“我理解你的選擇,圖書館也很重要。”桑天子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吩咐你一件事。你在書院內,又擔任圖書管理員這麼重要的職務,可以組織眾修士研究截教法門,每月寫成一些文章傳播開,以此幫助大家修行。”

“是。屬下必定全力以赴。”

“好啦,不必那麼嚴肅。”

“是,屬下告退。”無道子高高興興地退出去,去做他的圖書管理員。

人各有誌,一點也勉強不得。

這些年,桑天子看過不少離別,聚散終有時,看開了——

緣散緣聚,有離開的,就有結伴而來的。

秦始皇駕崩之後,大秦亂了。大秦的很多有先見之明的修行人,有感於巫族退卻,大秦國運不久,紛紛躲入山中。峨眉山便是一個好去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