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禁止打架(1 / 3)

大熊國竟然能一個月後才來。他們對經濟的敏感度著實有點差,不過他們歪門邪道搞得挺厲害,竟然懂得派富商來買。

富商沒有國爭之憂,可以等。

討價至深夜,以三十二萬成交。

這是桑天子賣得第二筆。

接著就沒得賣了——因為三苗國沒有賣技術,確定大熊國買過了之後,他們立刻把準備好的玉簡賣到天下,裏麵正是這技術。

他們不差錢,就是不想讓大熊國舒坦。寧願一同受損。

不過三苗國受損較小。

因為他們提前準備了一個月,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了很多原材料,並且更早一步開建工廠,更早一步生產出布料。

遲疑的大熊國吃了大虧。

桑天子在其中大賺一筆。不過他這也算把大熊國得罪了,可能也得罪了三苗國,因為他用兩國矛盾取利,本就是玩火。

但他不怕,大不了一挑二。

有水火葫蘆在,他怕誰?

賺了就是賺了。賺這麼兩筆大的,外加一個小工廠。

為了處理羊毛,他稍稍擴張了一下產能。機器從一台變成六台。

他讓工人們繼續生產布料。

然後用物物交換,或者極低的價格賣給巫族人。

這種交換隻在內部消化。

這裏麵,物物交換的羊毛已經可以達到收支平衡,用玉石收來的羊毛做成布,和多出來的獸皮一起,被做成成衣批發出售。

技術都賣過了。路人皆知。

搞這麼一出,一來是要處理獸皮,二來是做點售後服務。滿足大家需要同時,也讓大家知道,這些技術應用廣泛。

這一出從盛夏演到初秋。滿山紅遍的部落還很炎熱。

果果已經出去了許久,當然也聽說了賣布的情況。她和燭翼一等同樣驚訝,但是她們也都不知道,他究竟賣了多少玉石。

如果知道,肯定會更驚訝。那時沒人還會覺得桑天子傻。

六十二萬,算是搞定了原始積累。

他廣泛地購買玉簡,不重樣的,他都買了一份。就算是重樣的,不同人錄入的,有時為了參考也買一份。就像買書一樣。有時買一本古書,或翻譯書籍,不同注解都要買一份,對比參讀,收獲會更多一點。

不過能買到的都不能說最好。

真正神妙的法門不外傳。至少不輕易外傳——大道,非求而不得。

拿出來賣的,都是爛大街的法門。

但流傳廣的法門也有好處,它們被很多人驗證過可行,用來打基礎特別好。雖然不可能一拿出來就同階第一,就多威風,但是穩妥。

穩妥好啊,他要的就是穩妥。

修行上,他持續修行《五龍盛神法》,廣泛汲取與五行相關的法門,輔以雷法和幻術,再演練禦器法。通過禦器驗證修行,輔助修行。

至於別的,隻做參考用。

因為他精力有限,一個五行法,兩門法術,再加上禦器法,已經足夠他折騰的了。再修別的,恐怕會貪多不爛。他想,與人戰鬥,不是虛頭巴腦的賣藝,而是一招鮮吃遍天;提升境界,也不是朝三暮四就能成的。

故而專心致誌,惟精惟一。

但是玉簡要廣泛閱讀,多多益善。

諸多法門互通有無,加深理解。

同時能增長見聞,廣博才學。

——修行時,他的血液沸騰不止。

在羿部落門口被“賜福”過的身體,當時得了一大筆收獲,如今,遺澤也逐漸顯現。當有人感念他,在他血液中製造更大的能量,他能夠承載那力量,化為己用。他仍未主動修神,可神修的力量,比他修仙好處更多。

不過後來他尋到另一法門。

——《巫族神修煉體法》。

這一法門是一位已經成仙的巫人開創的,其名為帝和。

在巫族,他是巫師;在人族,他是仙人。他用神修之法,引導巫族的念力強化身體。然後精修仙道——故稱之為神仙。

這一法門,在巫師中廣為流傳。

如今流傳到桑天子手裏,喜不自禁。

已有前任探路,他大膽煉體。

和別的巫師一樣,體與法雙修。

入秋,苦讀之時,他忽然覺得手癢。有些心得,有些靈光乍現,他總想記下來,但苦於手裏沒有紙筆。記在空白玉簡裏又手續繁多,查閱也很麻煩。等到一切準備好,那些想法都過去了,甚至忘了——真的是一大損失。

他想到巫族口耳相傳的記述。

用玉簡麻煩,隻用口耳相傳豈不更麻煩。這需要簡化。

他想,“紙筆必須得造出來。”

這對人族沒那麼重要,人族有替代品。且玉簡之中能夠記錄影像,通過影像承載更多信息,比起紙筆,玉簡有優勢。

但是對巫族,紙筆很重要。

秋季,冷雨,水流更急。

桑天子讓人在城外建新廠,製紙筆。

對紙筆種類,他考慮許久。

最終還是決定先製毛筆。

他並非隻考慮毛筆字的藝術性,他造紙筆是為了方便和傳播,隻是藝術性,對他來說沒那麼重要。他考慮的是循序漸進。

竹簡,毛筆,硬筆,電子化……

這是一步一步簡便的過程。

竹簡還沒有流行,一下子就用硬筆,太快了點——若是太過簡便,不光賺錢隻能賺一筆,還會衝擊現有秩序。到時候或許會引起反彈。

用毛筆,隻能算小有進步。

隻在巫族震動,波及的範圍較小。

何況筆墨紙硯有那麼多種,一種一種改進下來,做下來,能賺不知道多少代。就跟手機一樣,一代一代更新,可持續賺錢。

何況又可以溫水煮青蛙,逐漸過度。

等到毛筆流行開,再換硬筆,即使有反彈,也會弱一些。

剛一開始,壓根不用太好。

什麼藝術,首先要傳播開。而要在巫族傳播開,最重要的就是有用。而要對巫族有用,一個要求是簡便,另一個要求是便宜。

筆好製,現成的毛,弄點竹竿,加上膠水一沾即可。

不用太好,他的標準是能用。

為造紙,他雇傭一百人,專門伐木,運輸。伐竹子等長得快的木頭,這樣可以持續。又雇傭六百人,將木頭打碎煮爛,製造纖維。

他一步步教他們製造紙張。

桑天子沒造過紙,隻通過紀錄片了解過,一開始嚐試問題多多。造出的紙又厚又大,用墨汁寫字,還會暈染,實在不是好紙。

但是抄寫一篇兩三千字的祭文,也用不了多少紙。

總比用石刻、用口耳相傳方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