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十名三品武夫已經準備就緒,子時便可出發。”
“……”
男人不語,似沉思,似發愣,仿佛沒有聽見身邊紅帽太監奏事。
“方勇……”,男人念叨了一遍那江南王的名字。
那老頭一介武夫,當年隨父王打江山,軍功震天,一份功吃到現在該到頭了。
父王當年登基手無實權,還是年輕人的方勇不離不棄,不忘提拔之恩,一步步幫父王把大陽拿回手裏,這份情耗到現在也該到頭了。
父王病逝,眼看著幾兄弟為了皇位爭鬥不休。最後自己贏了,父王沒有讚揚也無責備,隻是以將死之人的身份請自己辦四件事。
第一件,戍守邊疆,不把土地還給那群蠻子,這是為了劉家,自己不但要做而且要比父王做得更好。
第二件,大興農業,算是為天下百姓,父王在位連年征戰,好不容易打跑了蠻子,其他幾個分外眼紅的鄰國便與大陽徹底開戰,直到晚年父皇方才一統天下,成了堂堂正正的天子而不是窮鄉僻壤的土皇帝。這一輩子沒幾時好好關注民生。好不容易的太平盛世,也該讓大陽百姓好好休養生息了,自己答應了。
第三件,立長不立賢,是為了自己不要如他那般,到晚年看著骨肉相殘,自己也答應了。
第四件……給方勇留個善終。
方勇必死,這點父皇與自己意見相同,但是否留一善終,自己持保留態度,值不值當另說,但自己不能讓天下人覺得方勇死的冤了。父王晚年與外鬥更與內鬥,千方百計敗壞了方勇名聲,好不容易千萬萬百姓都覺得方勇嗜殺而心術不正一心謀反,自己不能讓這努力打水漂。
父王想要留些老夥計之間的情麵,到了下麵兒也好相見,求一個心中無愧,自己能理解,但其中分寸把握不好自己便要遺臭萬年。
無情帝王家,從來都分外愛惜羽毛,這種有關自己名譽的事,自然馬虎不得。
“方勇……”,男人又念叨了一遍父王老朋友的名字。
“讓刺客給方勇帶瓶好酒。”,男人猶豫片刻,“要全屍,告訴那群武夫,少了哪個地方便要他們補上。”
“是,陛下。”,太監領命,卻沒有離去,再三斟酌後決定把話爛肚子,抬頭一看那皇帝正望著自己發笑。
“劉公公何必欲言又止?我待你如生父,有何見解不如直抒胸臆。”
“陛下的決策老奴怎敢多言,如是沒有其他事,老奴就先退下了。”
劉公公心中所想自己何嚐不知道?不過是怕自己做過了火。
自幼時起這宮中最關心自己的人從來毫無疑問。
父王有方勇不離不棄,那劉公公也算是自己的“方勇”了。
自己賜死於方勇,自然不能算善終,死的太難看,方勇也不會答應。
方勇知道自己要殺他,也知道自己知道他知道自己要殺他。和聰明人打交道不累。
那方勇天天說自己“沒甚麼鳥本事”,但一身本事可不比這朝廷裏任何一個人小。
被刺客刺殺,雖說死的不算多好看,但對方勇那廝來說,想必也將將摸到了善終的門檻,於他於自己而言都不算難看。
劉公公隻知先帝想要與方勇留份情麵卻不知自己也想與方勇留份情麵。
那六十五萬煙雨鐵騎從借來為止到現在還從未好好歇息過,偌大的邊疆不會,也不能少了他們。
他們說:“邊疆處處賽江南!”,邊疆於他們而言如家鄉一般親切……
“方勇,朕會記得你。”,今晚,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夜的月亮正圓的出奇,亮的出奇。男人觀星象,已到子時。
三十名三品武夫隨便拉一個到外麵去也是一方宗師,如今齊齊策馬而去,直直奔向蘇州,隻為取一人性命。
江南王,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