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帝國最後的輝煌(1 / 2)

一個早會開完,汪淼感覺自己就像一位居委會大媽。。。處理的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誰和誰因為值班的時間長短鬧起來了。誰負責的鞋子品類在庫房沒有及時歸類,丟在別人的區域了。

最誇張的是,有一個櫃員因為上班時間,對象跑來找她聊天,領班要扣錢,她不服氣的。

汪淼對於這些瑣事,是很不耐煩的。

處理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能不能幹?不能幹就走人!”汪淼這樣的確有些粗暴。嚴格上說,這樣處理並不好。

不過在華夏,有的時候是很無奈的,完全是“買方市場”,對於銷售這種入門級的崗位,招聘員工簡直太容易了。

現在的華夏,正處於“人口紅利期”什麼資源都貴,除了人工。。。

汪淼一直認為“人口紅利”這個詞是貶義詞,因為人口數量大,導致人工成本很低,進而降低生產的商品價格,產生競爭力。

可是也沒有別的辦法,新華夏百廢待興,國土內的資源並不豐富,土地可耕種麵積也算不上大。工業基礎也才建立沒有多少年,就別談什麼工業化全產業鏈了。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就隻有大幅度提高的掃盲率,華夏整體的文化水平在提高。

這裏指的並不是搞科研的高級知識分子,說的是小學和初中畢業的普通人。

要知道,在後世同為14億人口的“大國”,隔壁的“阿三哥”國度,始終無法完成國內的全產業鏈工業化。

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國家的普通人中,文盲太多!不識字和國內語言不統一,讓“阿三家”即使有外國來投資建廠,卻極難招聘到合格的工人。。。

在早會解散之後,汪淼走進庫房旁邊的小辦公室,大偉默默的跟著進來。站在原地,沒敢嬉皮笑臉。

畢竟店裏的運營,貌似沒有讓汪淼感到滿意。

:“大偉,去訂一張飛莫斯市的機票,應該是在皇城轉機的。。。我要出趟國。。。”

在昨天的私人聚會上,汪淼雖然喝了很多,同樣也聽到了很多普通老百姓了解不到的國家大事。

和領導打交道就是這樣,哪怕是閑聊?也基本上沒有多少無意義的八卦。

國安的白局隱晦的談起了“戰鬥民族”國內有名的地下軍火商人彼得羅夫在年初進入國內,自稱是旅遊,出現在遼沈市。

對於華夏來說,彼得羅夫這種人的身份本身就很敏感,自然會嚴密監控。

不過貌似談判的結果並不好。咱們華夏從古至今奉行的一直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方針。

裝備可以買,但是賣家要附帶生產和維護的相關技術。而對方顯然隻想一次性的賣上一批裝備,拿錢走人。

而這種觀念,賣家如果強勢的話?那自然談不出什麼好結果來。

一直坐在旁邊的汪淼,自然聽懂了兩個“老狐狸”閑聊裏的意思。插了一句。

:“那明後天,我去莫斯市溜達一下,看看老朋友。。。”

汪淼的表態,“老狐狸們”默契的沒有表態,卻轉換話題聊起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