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遷
世代史官
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
親司馬談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10歲時就跟隨父親來到長安,開始學
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
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
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
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隱忍著書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
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
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曆》,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
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司馬遷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
寫。這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
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
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魯迅稱讚其
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
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曆代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