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自古以來,天道蒼蒼,從來都是虛無縹緲,凡人如螻蟻般掙紮於天地之間,宿命源於何時,輪回歸於何處,無人知曉,隻道是燒香求神,卻從未見其顯靈於世間,虔誠禮拜,亦是不知其死後魂歸於何處。終於,凡人之中有大智慧者,以自身為基,創出呼風喚雨之神力,騰雲駕霧之神奇,參公造化,造福世間。世人皆以此認為便是得道升仙,遂便有更多之人投入其中,一時間,門派林立,種類繁雜,更有正邪之分。然日久之後,世人皆幡然悔悟,所謂之神通,並不是人人皆可,凡成大神通者,莫不是大毅力,大智慧者,皆是曠世奇才,萬中無一,常人所修,不過是強身健體,徒增無趣而已。
而後經萬載沉淪,當今之際,世間以天悲寺、蜀道門、奇兵書院為首,正氣浩然,邪魔退散不知何處,天下長治久安已千餘載。世間三大正道門派,天悲寺乃出家之人,不爭於世間,蜀道門立於蜀山之巔,不落凡塵,不輕易顯於世間,遂世間散修凡人便以奇兵書院冠為正道之首。
本書之故事,便是在此背景之下的一個叫清流的小鎮開始。
第一章清流偶遇老神仙救得孩童起師緣
清流鎮,乃神州大地之中的一個邊陲小鎮,背靠於清流山脈,麵朝於神州大地之中心,歸屬於重鎮清河城管轄,民風淳樸,更因清流山脈之中有一門派,曰“清奇門”,以降妖捉鬼為己任,相傳“清奇門”祖師“清奇子”乃是數千年前奇兵書院內奇書院之大弟子,隻因曆練之時與魔教之女媱姬相識相戀,後正邪兩道大戰,被正道同門知曉,勸散不成,遂不容於正道門派,按律當誅殺。媱姬知曉後,出魔教,跪於奇兵書院,稱願代其受死。然奇兵書院分奇書、兵書二院,師尊乃奇兵書院之奇書院主,名為李道然,號道奇子。毅然出頭,代徒受過,後逐清奇子出師門,同時魔教也傳告天下:清奇子與媱姬,不得參與正邪之戰,師死不究,父死不查,如有違背,天下共誅。清奇子跪拜師門,攜媱姬黯然離去,歸於清流山脈,創清奇門,後此生未出。如今清奇門已是第八代掌門,號墨奇子,弟子有七,墨奇子道法出眾,卻教導無方,七位弟子雖天賦不低,孝順有加,卻皆是性格迥異之輩,萬般無奈,墨奇子將七位弟子派往神州各處曆練,稱,不達為師之功,不得歸山。哪知,小弟子李道奇,剛出兩月有餘便歸山而來,師徒二人一番較量之後,墨奇子傳掌門位於老七,令其鎮守山門,下山而去。
清流鎮中,熱鬧非凡,時值廟會,十裏八村的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趕來湊熱鬧。或賣或買,或攜妻會友,或帶領妻兒遊玩。此時,大街之中有一幼小的身影穿梭於往來人群當中,後麵三個壯漢緊追不舍。
“小雜種,你給我站住,終於逮到你了,騙你家大爺我的錢可不是那麼好花的。”
說著,大漢穿過人群即將抓到麵前的身影。這時,一雙枯瘦而有力的手將幼小的身影拽到身後。仔細一看,一慈眉老者,胡須雪白,一把拂塵插於頸後。擋於大漢與孩童之間,說道:
“非也,非也。我觀你烏雲蓋頂,麵色晦暗,卻在雙目之中隱有喜色,絕不是被騙錢財之兆。這位壯士,不知你抓這孩童,所謂何事。”
“老頭,爺們的事情你最好少管,不然今天你吃不了兜著走。”說著,三個大漢就要穿過老者,去抓那孩童。老者微微一笑,道:
“我說你抓不到,便是抓不到,何必自找苦吃呢?”說著,老者右手將頸後拂塵拔出,掃於麵前壯漢。
隻見三名大漢瞬間臉色蒼白,仿佛見到鬼一般,卻保持方才的姿勢進退不得。神智慢慢呆滯。說道:“我們是清河城李員外的手下,這孩子是清河王員外的公子,前不久李員外與城外黑虎寨季大當家的合謀,害死了王員外,分了其家產,屠了將其全家六十餘口,哪知王員外管家帶小公子外出買吃食,回來途中正巧看到這一幕,我等追了三天才追到清流鎮,殺了管家,追這孩子,集市人多,怕走漏風聲,我等才這樣喊。李員外就給我等三天時間,一旦抓不到,我等也在劫難逃。
老者臉色逐漸陰冷:“哼,如此歹毒,說不得今日便有血光之災。“說著,手持拂塵再抖,三名大漢瞬間清醒,但卻好像看不見老者一般,也看不見孩童,直接向前跑去,好似前方孩童還在奔跑,路的盡頭便是清流河,三名大漢直直的跑去…..
此時的老者麵色不好,轉身看向身後的孩童,七八歲的樣子,雙目清明,眼含淚珠,長相清秀,若不是遭遇不測,說不得將來是個知書達理的翩翩公子,老者心中不免為逝去的王員外惋惜。
“孩子,你我相遇便是緣,告訴我,你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