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初到茶葉鋪(2)(1 / 2)

福清將內門的鎖打開,帶著她進入鋪子。

杜若在剛打開門時就聞到一股淡雅的茶香,迎麵便是一扇大木雕的落地屏風,這一麵雕刻著一幅《茶花》,轉過去,正麵雕刻的是一幅《調琴啜茗圖》。

鋪麵是一間正屋的麵積,清楚的分成左右兩部分。一側靠牆是整齊的櫃台貨架,架子上分門別類擺著各色茶葉,另一側的牆上掛了五張字畫,依次是《茶壟》、《采茶》、《造茶》、《煮茶》、《嚐茶》,字畫下麵是兩張靠背椅,中間夾著張條桌。

乍一看,寬敞整潔,井井有條,古樸而又雅致。

杜若走進櫃台裏,看著架子上擺的茶葉。

福清在旁說道:“我們鋪子裏和絕大多數靖城的茶鋪一樣,是以綠茶為主,其他茶類很少量。這邊是今年夏天的新茶,進回來後少爺就忙著娶親,鋪子裏也顧不上,基本沒賣出多少。”

杜若之前看過鋪子裏的進出帳,相對於鋪子的能力來說,茶葉積壓的比較嚴重。根據賬麵顯示,每個季的新茶看似很受歡迎,實則並不好賣。新茶新茶,就在一個“新”字,一旦賣不出去過了那個時間,變成了舊茶,再賣,價格就是平常的茶價甚至更低,這一出一進,肯定是虧損,若不賣,壓在那裏更不是辦法。

“除了這些,還有嗎?”看完架子上的各色茶罐後她問。

福清說道:“那些茶都存在後麵的房間裏,我看過了,沒有受潮。夫人要去看看嗎?”

“去看看。”既然來了自然要看,她也想親眼看看那些茶葉都是怎麼儲存的。

福清引著她到了院子裏,將其中一扇門打開。

第一眼就看到屋子裏擺著好幾隻大缸,上麵分別用紅紙貼著標簽,諸如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惠明翠片、信陽毛尖、龍舌等等。在另一邊又有幾張桌子,上麵擺著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大肚瓷甕,依舊是貼著紅簽字,標出茶名。

看得出來,綠茶都在大缸內存放,而瓷甕內裝的或紅茶、或普洱、或花茶,都是少量的。

或是是見她對這些特別感興趣,福清便說道:“我們也不是大茶莊,沒有專門的倉庫,這間房就夠用了。那些瓷甕裏裝的大多是紅茶,隻要密封緊了就不礙事,不像這些綠茶。這大缸裏都是綠茶,將一袋子木炭放在正中,把茶按分量用宣紙整齊的包七八層,碼在木炭四周,上麵壓緊,蓋起來。盡管南方的氣候較為濕潤,但也足夠防護了,隻要一兩個月換次木炭。”

杜若特地看了看,這房間背陽,但通風不錯,的確適合存放茶葉。

踱步出了房門,望著隔壁的茶樓,若有所思。

“夫人,今天不開鋪嗎?”福清驀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