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一開頭就擺出“唯我正確”的架勢,針對聽眾的不同看法,進行批駁式的訓話,效果總是不好的。為什麼?著名的心理學家魯濱孫教授有一段話回答得很好。他說:“在日常生活中,原來自己的一些觀點、意見改變了,接受了新的觀點、意見,是不知不覺的,是沒有感到心中遇到什麼壓力,傷了什麼感情。但突然有人指出,你的看法是錯誤的,那在心理上,就會對這種責難起反感,就不會輕易變更自己的信念。相反,會不由得去頑強地衛護它。這不是由於意見的本身值得衛護,而是由於我們本身的尊嚴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兩個字,在人的事業上是最重要的,不論是我的狗、我的家、我的信仰、我的國家以及我的上帝,其力量都是一樣的。我們不但不願別人指責我們的表壞了,或我們的本子破舊,凡是說我們所擁有的任何事不好,我們都反感。我們樂意繼續相信已信的,凡是遇到有人懷疑時,一定會尋找許多借口去維護它。結果大多數我們的所謂推理,都是在找辯證,去繼續相信我們已信的。”
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觀察得很清楚的事實提出來,被說服者便會不自覺地接受引導,從而接受你的結論。他們會對你十分堅信,因為他們覺得是自己所發現的。
7.說服的禮節也關乎成敗
一般來說,說服他人為自己辦事都是迫不得已,此時要學會尊敬人,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把握好自己的禮節尺度。
在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傳統的“禮儀”之邦,在人際關係中,事事講究“禮”字當頭。人際關係從建立到發展、到深化,每一步都離不開禮節。
要想說服他人,一定要注重禮貌,談話要用詞考究,談話的語言要視對方的修養而選擇,做到能雅能俗,才不會有格格不入的尷尬情形出現。想要成功地說服他人,還有重要的一條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對方的忌諱,恐怕沒有人會成為你的讚同者。
請看下麵一段推銷對話場景:
推銷員:“科爾先生,經過我仔細觀察,我發現貴廠自己維修花費的錢,要比雇傭我們來幹,花的錢還多,對嗎?”
科爾:“我也計算過,我們自己幹確實不太劃算,你們的服務也不錯,可是,畢竟你們缺乏電子方麵的……”
推銷員:“噢,對不起,我能插一句嗎?有一點我們想說明一下,沒有人能夠做完所有事情的,不是嗎?修理汽車需要特殊的設備和材料,比如……”
科爾:“對,對,但是,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我要說的是……”
推銷員:“您的意思我明白,我是說,您的下屬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在沒有專用設備的情況下,幹出像我們公司那樣漂亮的活兒來,不是嗎?”
科爾:“你還是沒有搞懂我的意思,現在我們這裏負責維修的夥計是……”
推銷員:“科爾先生,現在等一下,好嗎?就等一下,我隻說一句話,如果您認為……”
科爾:“我認為,你現在可以走了。”
推銷員被科爾下逐客令,原因是這個推銷員三番五次地打斷科爾的講話。在說服中,這是一大忌!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隨意打斷對方講話的久,也隻能讓講話者生厭。
說服人以禮為先,首先要擺清雙方的位置。人們常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生活中,有的人求人辦事,非但不恭敬有禮,反而咄咄逼人,盛氣淩人,好像別人欠了他什麼,這種態度萬難使人接受的。
8.說服的基本禮儀
要想說服對手,無論是說話還是傾聽都要全神貫注,說話時要關注對方的反應,傾聽時要注意對方傳達的信息。這種有禮有節的說服方式,一定會深深地贏得對方的心,讓他心悅誠服。
如果你要作一個高明的說服者,就必須在基本禮儀上做到不出差錯,不因為一些小細節而釀成大錯誤,所以說服者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