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風雪正急。
李員外的心卻比那風還要急。
房裏忽然傳出哇哇的嬰兒啼哭聲,“生了,生了,恭喜老爺,夫人生了個大胖小子。”,李員外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既而高興的手舞足蹈。
李員外不顧一切衝進產房,看著疲累的妻子,再看看產婆手中抱著的孩子,一時竟無語凝咽,“琴兒,你怎麼樣?”李員外看著滿臉倦容的妻子,又是心疼,又是歡喜。
李員外的妻子名叫王素琴,李員外少時屢試不中,家業衰敗,但妻子始終不離不棄,後來發跡,也多賴妻子照拂,因此夫妻關係和睦,李員外一向以“琴兒”相稱。
王素琴沒有答話,隻是點了點頭,似乎連說話的力氣也無。
產婆將孩子抱給李員外,說道:“老爺,母子平安,你看小少爺多可愛。”
李員外接過孩子,滿心激動,臉上如帶褶的包子,全是笑容。打開包裹著孩子的毛毯,看到孩子胯間的“小蚯蚓”,心中不禁禱告:“列祖列宗在上,李家終於有後了!”
“吩咐下去,今天少爺出生,府裏每人賞一兩銀子。”
管家福伯馬上把消息傳給下人,在這個年代,一兩銀子的數目可不小了,大宋物價很低,一兩銀子可以供一個四口之家一年所需了,也就算是李家這樣的豪富之家可以拿出來賞賜下人。
福伯也很高興,李家多年無後,讓這個年邁的老管家甚是心焦,福伯年紀比李員外父親的年紀還要大,是老太爺年輕時的玩伴,幾十年來對李家忠心耿耿,李員外就是福伯看著長大的,在他看來,李家就是自己的家。
李員外名為李天寶,取物華天寶之意,李家是方圓幾十裏內的大家族,祖上曾出過了不起的大人物,這位大人物曾經做過“知府”,不要驚訝,在萬惡的封建社會,能做知縣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更不提做知府了。
總之,在這位大人物的英明領導下,李家成了遠近出名的“大家族”,之後的事情無非就是當官撈錢,有錢了就買地,然後再掙錢,再買地,經過數代李家人的奮鬥,大地主就產生了,後世子孫隻要不是二百五,隻靠收租子就能保證衣食無憂了,要知道,在李家村有四分之一的土地都歸李家所有。(互動:封建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根源是什麼?)
其實,這個數字在李員外繼承家業之前還要大,甚至一度達到了二分之一,主要原因是李員外年輕時參加了一項叫做“科舉”的活動。
李家不會忘記自己是怎麼發家的,所以每一代李家的子孫都會讀書,以求進身之階,不過,似乎從那位大人物之後,李家的官運也用光了,後世子孫在政治上再無建樹,到李天寶這一代也是如此,十年寒窗苦讀卻毫無建樹,為了資助李員外讀書,家業也逐漸蕭條,甚至一度困頓,等到李員外年近四十,終於絕了科考的念頭,專心經營自家生意,俗話說的好:“人挪活,樹挪死”,別看李員外讀書不行,經商卻是一把好手,不過幾年,李家再度輝煌,成了遠近聞名的豪富之家。
雖然是巨富之家,但李家一直人丁不旺,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此大的家業無人繼承,一直是李員外的心中之痛。
李員外17歲娶妻,夫妻關係甚好,看了不少大夫,甚至從京城清來名醫,多方診治也無效果,李夫人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多次勸丈夫納妾好延續香火,李員外初時不從,但苦於壓力,終於納了幾房小妾,可無論李員外怎麼努力,還是沒有效果,眼看李員外已年近五十,便絕了求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