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飲食營養60則(一)(1 / 3)

1.水果餐健康營養又減肥嗎

在新聞中,經常看到一些明星隻吃水果來瘦身的消息,一個女星吃了一個星期的葡萄居然瘦了20斤!實際上,水果裏麵的果糖是很容易轉化成脂肪的,根本達不到減肥的效果。

此外,雖然我們應該攝取適量的水果,但這並不代表你必須以水果為減肥主食。因為大多數水果的營養素不足以供應正常人所需的所有養分,長期單一地攝取水果,對身體的健康非常不利。

所以,隻吃水果不僅不會有助於減肥,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2.喜歡吃什麼是因為身體需要嗎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在生長發育階段,如果對某些食物表現出很大的興趣,那是因為孩子的身體需要,所以經常是發現孩子愛吃什麼,就一個勁地給他吃。這實際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很多人喜歡每天按照自己口味來選擇食物,喜歡吃什麼就天天吃什麼,特別是兒童,長此下去,發展成為“偏食”、“嗜食”。食物有營養保健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經常吃同樣的東西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而且在不同的季節裏,對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食譜是十分必要的,不能喜歡吃什麼就天天吃什麼。

3.菜燒好了不應該馬上就吃嗎

有的人喜歡提前把菜燒好,然後在鍋裏溫著等人來齊再吃或下頓熱著吃,這樣的做法是很不好的。

因為蔬菜中的維生素b1,在燒好後溫熱的過程中會損失25%。比如說,燒好的白菜若溫熱15分鍾會損失維生素c20%;保溫30分鍾會再損失10%;若長到1小時,就會再損失20%。假若青菜中的維生素c在烹調過程中損失20%;溶解在菜湯中損失25%;如果再在火上溫熱15分鍾會再損失20%,共計65%。那麼我們從青菜中得到的維生素c就所剩不多了。

所以,燒好的菜盡量趁熱吃。

4.喜歡吃素就代表健康嗎

當下要減肥的人、素食主義者越來越多,吃素仿佛成為了一種時尚,雖然這對防止動脈硬化是有益處的。但是不注意搭配、一味吃素也並不是正確的。

現代科學發現吃素至少有四大害處:一是缺少必要的膽固醇,而適量的膽固醇具有抗癌作用;二是蛋白質攝入不足,這是引起消化道腫瘤的危險因素;三是核黃素攝入量不足,會導致維生素缺乏;四是嚴重缺鋅,而鋅是保證機體免疫功能健全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一般蔬菜中都缺乏鋅。

所以,光吃素是並不代表健康,應該適當地攝取些肉類食物。

5.蔬菜是否應該怎麼新鮮怎麼吃

許多人認為,不論什麼蔬菜,都應該是怎麼新鮮就怎麼吃。但專家卻並不這樣認為。

美國緬因州大學的食品學教授洛德.勃什維爾發現:西紅柿、馬鈴薯和菜花經過一周的存放後,它們所含有的維生素c有所下降;而甜瓜、青椒和菠菜存放一周後,其維生素c的含量基本沒有變化。而且經過冷藏保存的卷心菜甚至比新鮮卷心菜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c。此外,罐裝或冰鮮的蔬菜通常在收割采摘後進行快速裝罐或速凍的,因此它們保留了大部分的營養。而新鮮的蔬果則會在呆在雜貨店或你的冰箱裏的時候損失一部分營養。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是新鮮吃才好,要區別對待。

6.湯底的“渣”不能吃嗎

很多人喝湯時有個習慣,隻喝上麵的部分,湯底的“渣”往往被視為無用物質.

據營養學家介紹,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魚、雞、牛肉等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隻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殘留在“渣”中。渣中蛋白質和微量原素比湯豐富的多.經過很長時間燒煮的湯,其“渣”吃起來口感雖不如湯,但其中的肽類、氨基酸更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

所以,喝湯之外,也不要忘記更營養的渣.

7.多吃點大蒜沒壞處嗎

有些人喜歡每次用餐時都生吃一把大蒜,實際上,盡管吃大蒜對身體頗有裨益,但生吃過多也不利於健康。

《本草從新》中記載:“在蒜辛熱有毒,生痰動火,散氣耗血。虛弱有熱的人切勿沾唇”。所以,過量生吃大蒜,雖有抗菌作用,但因其中有辣性的大蒜素會刺激腸壁,促進血管進一步充血、水腫,使更多的組織液湧入腸內,從而加重腹瀉症狀。另外,過量生食大蒜,還會使胃受到強烈刺激而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腹痛等不適,並對心髒病、腎炎等疾病產生副作用,時間長了還會引起維生素B2缺乏症,形成口角炎、舌炎等皮膚病。

因此,生食大蒜必須注意不可空腹生食或食後喝過熱的湯、茶;應隔日少食,每次以2至3瓣為限,肝、腎、膀胱有疾者在治療期間應免食;心髒病和習慣性便秘者應注意少食,不可與蜂蜜同食。

8.隻吃瘦肉就不怕變胖了嗎

不少喜歡吃肉又怕胖的人,認為隻要不吃肥肉就可以避免長脂肪了。其實,這樣的想法,實在有些自欺欺人。

一般來說,脂肪含量在各種肉中最高的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瘦豬肉了,達到25%~30%;雖然牛肉的脂肪含量一般在10%以下,但如果是肥牛,即便是裏脊部位也布滿細小的脂肪點,脂肪含量甚至超過豬肉。

所以,吃瘦肉也要有節製!

9.大米越白越有營養嗎

一些家庭主婦在買米時,喜歡以大米的亮白程度為依據,認為越白的米越有營養。實際上這種觀點並不科學。

米的潔白程度和米外層的米糠去除程度有關,米糠去除程度越高,米越白,營養損失越多。米糠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米的胚芽含有維生素e和許多不飽和脂肪酸。經常食用精白米的人容易發生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缺乏。

所以,不是越好看的食物就越有營養,同樣,米也不是越白越好。

10.零食可以代替主食嗎

如果你認為零食不僅好吃,還能填飽肚子,不會像主食那樣讓人發胖,那就危險了。

許多零食都會導致人體發胖,比如薯片等,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這還並不是用零食代替主食所產生的最大的危害。零食吃多了,影響消化,易使胃液分泌失調,消化功能紊亂,食欲減退,還會引起慢性胃炎腹瀉等疾病。如果用零食代替主食,會令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得不到保證,影響各方麵的身體機能。

所以,千萬不要把零食當主食。

11.春天應該多吃點竹筍嗎

春筍味甘、微寒,無毒,中醫認為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適用於浮腫、腹水、腳氣足腫、急性腎炎浮腫、喘咳,糖尿病、消渴煩熱等症。但筍中的大量纖維素較難消化,同時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哮喘等老慢支疾病、過敏性鼻炎、皮炎等。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食用春筍還易引起蕁麻疹。

所以,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等疾病的患者應忌食;15歲以前兒童尤應注意不宜多吃;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產後以及因吃筍會誘發、複發哮喘的人不宜吃筍;春筍中難溶性草酸鈣含量較多,所以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另外年老體弱者、消化不良者、脾虛腸滑者不宜多食春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