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

前些日,我慕名前去拜訪一位作家。

正聊得起勁,跑來一個小男孩。

“這是我兒子,今年十二歲了。”作家笑著解釋。

小男孩撅著嘴:“月末了,我來向爸爸彙報這個月的開銷。”

作家摸了摸小男孩的腦袋:“彙報吧,孩子。”

小男孩手裏拿著一張紙,大聲念:“買書費30元,玩具費20元,零食費30元,總計80元。你月初給了我100元,現在結餘20元。”

我大吃一驚,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居然有了理財觀念。

“行,這個月做得很好。”作家誇讚。

小男孩興奮地說:“謝謝,爸爸。”

“我們接著剛才的話題聊吧。”小男孩離開後,作家轉頭對我說。

我稱讚:“你兒子真的很優秀,才六歲,就學會了理財。”

“我覺得理財是孩子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作家微笑著回答。

我急忙問:“你是怎麼培養他的呢?”

“放手,”作家笑嗬嗬地說,“我要他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所以,很多時候,我什麼都不說。隻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

“很多父母都做不到這點。”我說。

“是啊!”作家點了點頭說:“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自己去感受人生。我知道自己無法保護他一生,所以盡量放手讓孩子去成長。”

“你是個好父親。”我誇讚。

“嗬嗬,”作家笑笑說,“那可不見得埃妻子還說我真不稱職,什麼都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說:“她也許以後就會明白了,因為孩子真的很優秀。”

作家意味深長地說:“在普通意義上,我算不上是位好父親。可是,我很愛兒子,放手會讓兒子成長更快,適應力更強,更易獲得成功。”

一位教子專家說得妙——“成長意味著孩子跟父母的距離在拉遠,距離越遠,孩子成長得越好。沒有距離的愛,沒有界限的感情,是最容易對孩子構成傷害的。”

在人生路上,沒有誰能夠替代誰的一生,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學會在風雨中成長強大,學會忍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遇到什麼都先躲到父母的翅膀底下。

真的愛孩子,就做那個站在他身後的人,讓他心中時刻都有依靠,而不是依賴;讓他回過頭去,總能看到你鼓勵的溫暖的笑容,而不是一張總是緊張兮兮的麵孔;讓他在風雨中變得堅強茁壯,而不是變得脆弱不堪。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功,擁有精彩的人生。可是,你不放手,孩子就不能獨立;孩子不獨立,就沒有機會成長。

你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可是你可以教會孩子生活的所有技能;你無法保證孩子不遭受任何挫折,可是你可以教會孩子如何應對挫折。

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適當引導;放手,不是不愛,而是更加成熟、理性的一種疼愛方式。如果你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就學會放手吧。